文化人出書論本土「前世今生」

文化人出書論本土「前世今生」

【本報訊】當權者出言恐嚇,「港獨」幾乎被打入討論禁區,儘管自此進入主流視域,但充其量只是「支流」。有論者認為,不少主張港獨者重行動而輕論述,遂以本土角度出發書寫這一頁歷史,闡釋本土意識的「前世今生」。
港大學生會文集《香港民族論》中,最長的一篇文章〈城邦述事:香港本土意識簡史〉,出自徐承恩之手。他是少數表明主張港獨的論者,以書寫本土史觀的香港歷史,推動本土民族意識的建立。他由早在開埠之先的「海洋中華族群」論起,分析十九世紀末的買辦階層如何遊走中西之間,以至中共建政後,大批勞工階層及避秦文人,如何因回鄉路斷,而不得不成為完全的香港人。

盼做香港摩西

徐承恩指出,中國赤化後,港中邊界的相對封閉,加上香港在經濟、制度以及文化的急速發展,令本土意識越加普及。生於七十年代的他認為,跟他同代的人,大多數被灌輸大中華情結,對中國曾有一種早於中共建政前的美好想像,雖被隔絕在故土之外,卻以中華文代正統傳承者自居。不過,這種想像已然失效,除了文革、六四等事件,最直接原因是回歸後,自由行大舉來港,令美好想像幻滅。
他坦承期待香港獨立,目前書寫本土史觀的歷史,為此一願景作準備。「我想做摩西,但唔係帶埃及人過紅海嗰個,而係寫《摩西五經》嘅摩西。𠵱家要係革命好難,可能要幾代人時間,由支流變主流先要留個火種,𠵱家要係革命好難,最重要係有班人承傳記憶,誠實咁去記住自己身份同過活」。
■記者朱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