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真普選 增港人離心

無真普選 增港人離心

【本報訊】從探討自決到「港獨」,港人自主意識的討論醞釀了三十多年,直至特首梁振英批鬥《學苑》,才在社會掀起波瀾。有研究港獨的學者指出,十年前後所謂港獨端倪,都是由官員主動挑起。港獨目前未成氣候,但隨着普選夢破滅,港人對中共的離心有增無減。港獨支持率也由十年前的兩成多,升至近年的三成半。

官員主動挑起爭論

一九八三年香港前途談判之際,學界仍未有港獨的相關討論。當年《學苑》刊登題為「香港五百萬人自決前途」的文章,已經引發爭議。該文由學生關永祥及洪逸生撰寫,批評中英談判時打民意牌,只考慮自身利益,港人不應接受談判結果,「人民才是最後的裁決,我們爭取的,是五百萬港人自決香港的前途……難道一紙契約、一點『愛國』情操,比五百萬人的意願更為尊貴?」
該文引發筆戰,有學生認為自決是空想,港人應組大聯盟向中英雙方表達意見;關洪二人則撰文反駁對方才是癡人說夢話。也有學生指擁抱祖國的人應與內地人「共產」。
《學苑》翌年就前途問題訪問二千多名港大生,問卷並無港獨選項。港人自決、香港主權屬中國、希望保障現有生活方式不執着主權問題的三大主張支持率相當接近,依次為33.7%、33.1%及28%。
回歸前後社會鮮有港獨討論。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五至○七年在港做過民調,若果中共容許,港獨支持率為兩成二至兩成五,若中共不容許,半數港獨支持者,即整體約一成二,仍指香港應該獨立。《本土論述》作者王慧麟二○一二年的民調則顯示,支持港獨比率升至三成半。
林泉忠指出,本港第一波港獨討論始於○四年國務院港澳研究所時任所長朱育誠。他談到香港政改時聲稱有些人「企圖把香港變成獨立或者半獨立的政治實體」,其時網上相關討論由接近零暴增至數萬條;十年之後,立法會仍未有主張港獨的政治人物,梁振英卻重彈朱的老調。
本身是港人的林泉忠續稱,○七年民調顯示若中國繼續由共產黨執政,六成半表示不會增加中國人身份認同;七成表明若香港實行普選反而會增加其中國人身份認同。
林泉忠指出,十年前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不明,但現時港人已明白中央所謂普選並非真普選。若果中共沒有誠意在港落實真普選,「港人的離心將越來越強」。
■記者白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