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美國著名雜誌《Foreign Policy》(FP)專訪,當中提到了關於殖民的論述。根據文義,他認為在中、港、台、新加坡四個華人區裏,殖民時間越長者則在文化方面越進步。此言一出果然引起兩岸民族主義者譁然,雖然立場各有不同,但都各取所需的表態撻伐。能獲得三種勢力的抨擊,再度顯示柯P的政治素人性格,同時凸顯着華人對於殖民想像的同質性,與深困於如何去殖民的兩難。
在談到殖民歷史時,柯文哲使用了embarrassing形容,這種略帶感嘆的遣詞,顯示他真的相信殖民者對殖民地有所建樹,也成為箭靶所在。早在選前,國民黨便以台灣日治時期的皇民化攻擊柯文哲,卻反成為柯的助力。21世紀再談皇民化是極度愚蠢的問題,這裏爭辯的焦點應該是,柯文哲有沒有去殖成功?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柯文哲沒有說、或是各方均可能誤解的是,他的殖民者究竟是誰?
先考一個台灣歷史問題:二戰期間,哪國曾轟炸台灣?答案不是日本,是美國。許多台灣人都會直覺式的答錯,這是由於國民黨長期推動中國化教育的影響,柯文哲成長於民主轉型前的語境之下,當然難脫屬於勝利者書寫的史觀。若能從中解放出來,回顧過往就會發現,從西班牙、荷蘭、明鄭、滿清、日本,甚至對部份台灣人來說,敗據台灣的國民黨,都可以稱為殖民政權。柯文哲踩到的地雷顯然就是日本,不過對於中國來說還有另一個地雷:他認為香港優於台灣,台灣優於中國,中國還不如越南。令人不解的是,各方均將殖民者限定於日本,如果柯文哲之意為從1949年至今,國民黨集團的殖民讓台灣的發展先於中國,不知道會不會有不同的解讀呢?可惜北京的民族主義者與台北的民族主義者沆瀣一氣,錯失了與柯P對殖民史共同界定的機會。
此外,訪談內也談到台中關係,他以兩國一制作為對一國兩制的回應,主張合作優於統一,沒有合作的統一毫無意義;同時他亦認為台中之間存在文化鴻溝,應該先設法縮小差距。這更引起中國官方喉舌的不滿,開始用台獨定位柯文哲,並恐嚇應停止或抵制兩岸交流,向柯P發出「正確的信號」。如果北京還是用此類中式思維來看待或處理2016年後的台中關係,那麼關係後退就會是自我實現的預言。筆者想要提醒北京的是,在柯P的訪談裏,都可以找到他對中國以及中共的善意,例如談到民主時,他強調誰曰中國人不配享有普選,看看台灣即可,又說中共不是台灣的敵人而是客戶(client),並盛讚中共的成就。
林林總總都顯示,柯文哲是典型的台灣中華民主主義者,且是務實的現實主義者,像是他立即對殖民說的失言致歉,又說以後只說一制不說兩國,以免北京抓狂,雖然讓人有些哭笑不得,但北京實在應該「珍惜」這個對手,並嘗試重新定義一個中國。因為先不論2016鹿死誰手,2020之後民進黨的深綠派將全力佈局,偕同太陽花世代與其他本土勢力,由台南市長賴清德領軍北上。屆時北京面臨的問題不是兩國一制,而是兩國兩制,若無法查覺此中變化,還妄想以「大陸如此強大」解決問題,恐怕兩岸將越行越遠。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