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的文件,車用汽油及柴油的零售價格由去年最高的17.3元及12.92元分別下調到十一月的16.1元及12.02元,減少1.2元及0.9元。兩種油品的跌幅均低於其入口價格1.4元及1.39元的跌幅。在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下,相比鄰近國家如新加坡、日本、台灣等地,香港燃油價格的跌幅是最少。直至近日,兩種油品的價格才進一步下調至較貼近入口價格的下調水平,顯然油價是加快減慢,油公司下調油價幅度滯後,無疑令一眾車主蒙受經濟損失,影響運輸業的收入。
油公司被指操控油價,經常加多減少、加快減慢,每當國際油價上揚,油公司旋即上調零售價,將成本全數轉嫁消費者;相反,國際油價急挫時,油公司卻嘆慢板。油價加快減慢,油公司往往辯稱是由於庫存問題。但與此同時,又推出不同名目的優惠,如現金入油優惠、積分、信用卡優惠、甚至回贈等,以吸引駕駛者惠顧。折扣後的實際價格與標價相差可高達2元,可見燃油零售價格確實存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
除油價加多減少、加快減慢加重車主的經濟負擔外,香港高昂的燃油價格一直為人詬病。根據globalpetrolprices.com的網上資料,在比較全球161個國家的燃油價格,全球最貴的車用汽油價格,香港名列榜首,而柴油則排名第24位。本港的燃油價格高昂,罪魁禍首是政府的推地政策,當局以公開競投、價高者得的方式推出油站用地,帶頭推高油站經營成本之餘,亦變相杜絕新競爭者加入,鼓勵具規模的大企業利用他們的財力壟斷市場。
再者,香港的油價不論市區及新界均是相若。但理論上,市區的投地價格應相對新界為高,因此市區的燃油零售價格較新界高亦無可厚非;正如在美國,市中心的油價是較郊區公路的昂貴。不過,現時香港的油價卻是劃一,這意味着新界區的車主正補貼市區的車主。
現時油公司的零售價格中,佔零售價格約七成的政府燃油稅及入口價格是不受油公司所能操控的,餘下是油公司的營運成本及利潤。若要調低油價,除要求政府減低燃油稅外,在油公司的營運成本當中,地價及地租是最有下調的空間。事實上,現時市民入油不但要繳付燃油稅,還要分擔油公司給政府的地租,變相是雙重徵稅,對車主不公。
針對油公司油價的加快減慢現象,政府應檢討油價調整機制,提高定價透明度,包括要求各油公司向監管機構定時提交其油品的庫存量,去貨速度及入貨的頻密度,以便公眾根據油公司的平均庫存量衡量其加價或減價速度是否合理。
對於本港油價高昂的問題,政府應透過改變現時的推地方法鼓勵競爭,考慮以固定的合理租金推地,然後在滿足油品質素要求下,以油公司所承諾的零售價格為評標準則,價低者得,這才可為燃油供應市場提供真正的競爭,使消費者獲益。
易志明
立法會議員(航運交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