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不變 福來.情在

五十年不變 福來.情在

「細個拖仔女,𠵱家拖老公囉!」區應燦與游財娣是荃灣福來邨有名的恩愛夫婦。五十年前,他倆拖兒帶女遷入邨內的永泰樓,八口一家在這裏經歷艱苦歲月,總算是歡笑多於欷歔,耋耄之年,見證福來這條有半百歷史的屋邨,旁邊從農地變高樓,走過高山低谷,相伴從來是你。「福來」如果意指幸福來臨,這一對,應是這邨的最佳代言人。

記者:葉青霞

攝影:潘志恆

區應燦與游財娣是小學及中學同學,從小已習慣有對方在旁,年少不知戀愛滋味,兩小無猜,只像朋友般相處,行動總是一大班人。二人世界時光?極少。「傾偈嗰時囉!」成就長久婚姻,就是因為投緣好傾吧!轟轟烈烈的愛?你估拍電視劇咩。
時為一九五二年,你廿一,我二十,是那些年的適婚年紀,那管懵懂,二人也順勢成婚。婚前區應燦參與海軍,視之為一份可以養妻活兒的工作。想不到韓戰爆發,區應燦被司令徵召到英國,在補給艦上工作,那時糊里糊塗便去了,他才剛與游財娣成婚數月。他說:「每晚入黑,都怕有轟炸機偷襲。」新婚就要經歷離別,更慘的是她根本不知丈夫參與戰役。「他出發後,我才從朋友口中得知。」口說「擔心不來」,其實在家每天焦急,兩人都在過惶惶不可終日的日子。捱了近兩年,他終於得到兩天小休回港。看見太太仿如隔世,「根本唔想再返番去,真係難捨難離㗎,但限期到咗,有警察上門『提醒』我要返去,唔走都唔得。」他服役多一年左右,終於回歸。回港後,他轉職海關,那時候專捉偷渡客。
之後生活較為安定,二人開始開枝散葉,六名子女相繼出生。大南街的騎樓閣仔加床位,根本不夠住。那時候的劏房,較現今的更不堪。「一層樓住三四十人,仔女要踏着騎樓欄杆爬上閣仔瞓覺,隨時失足跌死。」生活認真「逼」人,二人於是申請入住剛落成的廉租屋福來邨。一九六一年,政府宣佈發展新界新市鎮,頭炮正是荃灣(當時稱「衞星城市),而一九六三年起落成的福來邨則是荃灣首個大型屋邨。經過家訪與審查,他們獲批上樓。「見到有私家廚房同廁所,間屋又大,租金只係六十幾蚊,真係好歡喜!」子女也極愛邨內的玩樂設施,交通不便也在所不計。游財娣憶起當初決定遷入時,母親曾冷嘲熱諷。「佢話:『住咁遠,搵鬼探你咩。』」當時荃灣仍是個鄉下地方,福來邨附近仍有不少耕地。「嗰陣時永隆樓都未起,塊地種滿西洋菜。」當時只得一輛開往深水埗碼頭的單層巴士,居民出入並不便利。「我哋去邊都要搭嗰架巴士,出到去再轉車。」可是從地獄搬到天堂,誰又介意這少少不便?即使翌年區應燦獲批交通便利得多的北角公務員宿舍,他們也決定不遷。

問到兩人喜歡對方甚麼、誰先喜歡對方,他們異口同聲表示:「唔知呀!」並說:「啱咪結婚囉」。

地球形攀架是邨的地標,極考小孩子膽量,八十年代拆去後改為上圖的露天劇場。(互聯網)

很多昔日兒童遊玩設施現已被健體器械取代,照顧邨內長者需要。(房委會提供圖片,1993年)

情牽六十三載,笑言年少時根本不知拍拖為何物的二人,現在天天拍拖補數。

當年在油麻地上海街的上海酒家辦婚宴,還請了攝影師到場留影。

六十年代前,黑褂紅裙是主流,游財娣對這碧金裙褂珍而重之,用箱子悉心收藏。

無米無油 賒賬度日

區應燦打政府工,收入穩定,可是一人工作八人吃飯,還是緊絀。區太後來在家車恤衫,幫補家計。「呢個屋邨個個人都好勤力,有街坊喺屋企剪線頭,又有人去附近嘅寶法德膠廠打工。」公一份,婆一份是昔日常態。遇上趕貨期,區應燦下班也要「加班」。「佢力氣大,腳踏得快,可以幫手車直線。試過半夜到九龍殯儀館附近嘅工廠交貨,好驚,多得他陪我。」上一代愛情都源自家常,胼手胝足並肩前行,是另類的浪漫。可是即使日日做到無停手,總有拮据的時候,柴米油鹽盡是煩惱。「有時未到月尾出糧,屋企已經無米無油,好彩樓下有家雜貨店,老闆心腸好,畀我哋賒賬,細路哥先唔使捱餓,到今日我都仲好感激佢。」

區應燦一直在海關工作至五十五歲退休。

走進居室,根本不覺這裏已入伙逾五十年。單位狀態良好,沒有滲水,牆身也沒裂痕。二人偶爾拿出舊相翻閱,考考對方記性,足以樂上半天。

散步談天 羨煞旁人

已經八十多歲的兩老仔大女大,孫兒都有十個了。他們大部份定居加拿大,兩人大可享兒女福,但還是捨不得這個住了五十年的家。兩人喜歡在邨內的空地及公園散步,與街坊談天是每天的例行公事。游財娣說:「初初邊有咁多凳畀人坐,係後來慢慢加嘅。」座位增多,惜相熟面孔卻越來越少。「早排試過三日走咗兩個老街坊。」說時相當無奈。邨內的鰥夫寡婦日多,像他倆可以牽着走,有愛作伴的,果真羨煞旁人。

低座入伙時沒升降機,圖右有條子圖案的建築物正是二〇一二年加裝之升降機。

剛為各住戶更換鐵閘,敞門時較省力。

年前邨內加裝設計簡約美觀的指示牌,清晰引路。

福來邨朝氣再現

廉租屋福來邨由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低座及高座九幢樓宇於一九六三至一九六七年間分期落成,無論設施及規劃皆比當年的徙置區優勝。專門研究及拍攝香港公共屋邨的梁瑋鑫補充,低座的大露台設計帶有洋樓影子,福來邨的樓宇設計跟同樣出自屋建會手筆的觀塘和樂邨相似。年前房署為福來邨粉飾外牆、更新公共設施,延續它的使用周期,最近更特別添加有時代感的指示牌,令老邨朝氣再現。

攝於福來邨大規模翻新前,清楚看到屋邨分高座與低座,低座當時尚未加裝電梯。

福來邨最後落成的永隆樓,試驗性採用預製件建造。五十年後的今天預製構件已於新公屋大規模採用。

梁瑋鑫面書專頁「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貼有大量屋邨照片及資料。

睇展覽

往事只能回味?留影都得!荃灣愉景新城的「福來金禧賀新春」展覽,搭起福來邨懷舊場景,包括邨內的海記士多、當年的富戶居室、氹氹轉等公園設施,帶人回到六七十年代。同場加映翟偉良的荃灣黑白照片展。
日期:即日至3月8日

場內搭有已結業的福來邨老店海記士多場景。

攝影師翟偉良一九六六年攝下荃灣曬豆場工作一幕。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