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方集:買阿里巴巴 債不如股 - 張宗永

圓方集:買阿里巴巴 債不如股 - 張宗永

阿里巴巴近日因為遭中國公商局批評淘寶網上充斥假貨,股價因而從高峯的一百二十元(美元.下同)下跌至執筆時的八十五元,市值蒸發了接近三百億元。其實這風險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時很多人已經提到,擔心一些海外名牌指摘阿里巴巴賣假貨而引起訴訟,想不到今天中國官員首先槍口向內發難,瞄準阿里。

集資及發債金額冠全球

阿里和蘋果電腦是少數成功發行長期企業債的高新科技企業。執筆時,阿里的二十年債券,票據息4.5厘,價錢是103.4(以每100元面值算),折算孳息率是4.23厘,相等於二十年美國國債息率加200點子(100點子等於1厘)。而蘋果的三十年債券,票據利息是4.45厘,價錢是113.2,孳息率是3.71厘,等於三十年美債再加119點子。
比較債券,看的不是價錢,而是看孳息率,尤其是相對同等年期國債的息差(spread)而定。債券價格受利率整體市場和發債體的風險溢金影響。發債體的風險越高,溢金亦即是利息亦越高。
阿里的二十年長債是二○一四年十一月發行的,當時總共發債八十億元,當中包括三年期的十億及七年期的十五億元,十年的22.5億和二十年的七億元,是歷史上最大的企業債發行。阿里上市時集資額全球最大、發債也世界稱首,完全滿足了中國人認大好威的性格。
阿里的八十億元發債在當日市場反應非常好,配售時出現十多倍的超額認購。市場上長債的供應一直不多,機構投資者像保險公司般,因為要配合債務(liability)的年期,對長期資產,需求甚殷(當然除了買債券之外,投資者亦可以購買收租物業或房託(REITs)來製造長期穩定收入)。市場對長債的需求,不多不少為蘋果和阿里的長債銷情帶來幫助。
二十年的長債,套一句肥皂劇的台詞:「人生又有幾多個十年呢?!」二十年,尤其是在高新科技公司簡直是無數次的輪迴。試看看今天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互聯網公司,二十年前安在。蘋果今天無論在硬體軟件都雄霸一方,然而公司亦經歷過很多低潮,祖師爺喬布斯當年亦曾經因為Macintosh銷情滑落而被炒。

內地互聯網三巨頭激鬥

我家老媽間中都會買入一些永久債券(perpectural bond),就是一些沒有贖回年期的債券。這些永久債券,有點像跟公司賭命,價格波動要比一般債券猛烈。我給我媽的意見是要小心謹慎。然而,老媽想:只要公司不破產,息可以多收幾年,本也很快可以回籠, 她仍然覺得是上算的。
當然,之前有一個很多人都被炸傷的地雷是雅居樂(3383)的永久債券, 價格由最高的一百二十元下跌至重創至六十五元。
和蘋果一樣,阿里的賣點是現金流強。論股價,阿里是否昂貴,言人人殊,但蘋果在iPhone 6推出前,股價長期低迷,以今天計,它的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EV)是EBITA的不足八倍,相比阿里卻是二十五倍。
我同意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其實是有很多隱形的barriers to entry,估值高有其道理。阿里今天在電子商務的規模,其他人很難超越,包括仍在燒錢的京東商城。但是中國的三大互聯網的巨頭BAT(百度、阿里和騰訊),正在互相廝殺,入侵對方的版圖,這些競爭都是高風險的遊戲,攻人的同時亦被人攻擊,一個不留神生意便會出現逆轉。作為一個投資者如果對公司有信心,我仍然是覺得買股票比買長債聰明,因為風險相若,股票的上升面卻比遠比長債大。最後,阿里亦不是蘋果。

張宗永
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