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現時有五間婦女庇護中心由三間資助非政府機構營辦,共提供二百六十個宿位,惟很多時供不應求,且服務模式不一,部份欠缺託兒服務,或限制煮食時間等。有家暴受害人入住庇護中心期間,因半夜不適欲入院求診,由於沒有託兒服務,社工只着她「帶埋兩個仔去」,最終未能求醫。有立法會議員促庇護中心轉型提供一站式服務以配合所需。
育有兩子的李女士,自二○○八年至今因家暴問題先後四次入住三間不同機構營辦的庇護中心。她說去年中入住期間,半夜肚痛得很,故通知當值社工欲入院求醫,要求代為照顧其兒子,惟對方拒絕,「你叫白車要帶埋兩個仔去」。她感到很無助,最終服了三粒止痛藥「撐住」。
李女士又指,部份中心限制煮食時間只得四十五分鐘,十分不便,且派人在廚房外計時,感到受壓。不過她指,有次被丈夫毆打臨急入住庇護中心,幸得中心姑娘接濟,提供日用品及車費,渡過難關。
宿位供不應求
已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的Angel,多年前遭家人趕走而要露宿街頭,尋求庇護不果,「有啲話只收女性,有啲話唔知乜係跨性別人士就收線」。
和諧之家現提供七十個宿位,去年四月至十二月平均入住率達107.3%,保良局轄下三間婦女庇護中心共有一百五十個宿位,平均入住率達95%以上,兩間均設託兒服務或時段。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轄下恬寧居有四十個宿位,現有約四十人入住,有需要會酌情提供託兒服務。另外,東華三院芷若園為性暴力及家暴受害人提供八十個宿位。
去年首三季社署接獲首次呈報的家暴及性暴力個案有四千五百二十宗。立法會處理家暴及性暴力的策略和措施小組委員會今討論庇護中心服務。主席張超雄指現時宿位供不應求,家暴受害人雖有社署社工跟進個案,「一個月都未必見到一次」,但入住的庇護中心不會協助受害人處理如託兒、申請公屋、綜援或離婚等事宜,「成個模式好古怪」,建議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配合使用者所需。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