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生活:菜園掘蘿蔔 即席柴火煮糕薄扶林村團年情味濃

蘋果生活:菜園掘蘿蔔 即席柴火煮糕
薄扶林村團年情味濃

【本報訊】炊煙裊裊,既煮出熱騰騰蘿蔔糕,亦熏出濃濃人情味。薄扶林村昨提早賀新春,從村民共同打理的小菜園中收穫二百一十一斤蘿蔔,即場以柴火爐灶製成蘿蔔糕,廣邀一眾親友共嚐。重拾久違團圓傳統,新舊村民齊讚有氣氛,期望這份節日傳承可以一直延續。
記者:佘錦洪

小朋友親手採摘肥壯的蘿蔔。
楊柏賢攝

錯落有致的村屋之間有着一片小天地,一個木棚、幾塊小田,構成薄扶林村的公共活動空間。一眾參加村內導賞團的市民在村民帶領下,昨日親自到田間收成,輕輕一搖鬆開泥土,粗壯蘿蔔隨動作連根拔起,共重二百一十一斤的蘿蔔在草地上漸堆成小山。

村民們分享柴火爐灶蒸煮而成的蘿蔔糕。

純熟刀工將蘿蔔削皮切條,加上蝦乾、臘肉快炒,拌入粘米粉倒入小盆,置於柴火爐灶上蒸煮,一底底蘿蔔糕在村民合力下順利完成。香氣四溢,簡陋苗圃裏轉瞬人頭湧湧,熱騰騰的蒸糕在村民們一張張滿足的臉孔中化於無形。有人則取來紙筆,即席揮毫寫揮春派發鄰里。
今年收成中有八棵兩斤多以上的「蘿蔔王」,即場以拍賣方式競投,其中一重達三斤六兩的「王中王」以九十元售出,連同部份以義賣發售予遊人的蘿蔔糕,全數撥歸村內基金支持保育工作。
貞姐及數名退休村民組成「樂根源」小組,專責小田管理,「種吓洛神花整果醬呀,過年前又種吓蘿蔔咁囉」,使用廚餘造成的肥料,今次一批蘿蔔則花兩個多月時間種植。她表示,土地幾年前由村民金先生無償借出供村民活動,現時每逢節日都有聚會,「好熱鬧,大家一齊傾偈食嘢,有啲搬走咗嘅都特登返嚟」。
居於薄扶林村二十多年的梁先生有份參與園地開墾,指當時花半年時間清理,為使村民有一個團聚的地方,「以前呢度係小樹林,全部都係村民一手一腳清出嚟」,對現時可聚首感到高興。搬到村內僅一年的Andrew亦被其人情味感染,「個個都好好人,大家都會互相幫忙」。

村民期望時間囊於十年後出土時,村落仍然存在。

推動非物質文化傳承

薄扶林村文化保育小組成員高永康四代於村內生活,認為利用共公空間聚會,能夠凝聚村民,亦有利於訊息發放,更可推動非物質文化傳統傳承,「好似五月節、七姐誕咁,好多後生都唔識,但有咗呢個地方,大家可以重新搵番呢啲傳統」。
除大家熟悉的中秋舞火龍外,每年大年初二薄扶林村均有舞獅採青慶祝新年。現時村內每月均有一次導賞活動,由村民帶領認識村落歷史及文化,有興趣人士可於薄扶林村社交網站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