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台編劇換腎後才放心喝水

電台編劇換腎後才放心喝水

本港最大的器官需求是腎臟,腎病患者在未能等到屍腎前,以洗肚(腹膜透析)及洗血(血液透析)作為續命的方法,皮肉之苦難用言語描述,惟有換腎才可放心喝一口水、輕鬆地小便。經歷六年半洗肚洗血的日子,黃增健終於可換腎,對未來重拾希望。

著書講抗病經歷

二○一三年成功換腎的黃增健(三十五歲),追溯家族腎病史,要說到父親和祖父。他指,在出生首天,被醫生發現腰部肥大,證實同樣有腎臟問題,成長期長時間觀察腎臟功能,到二○○八年即二十八歲時病發,經歷六年半的洗肚、洗血之苦。
對黃增健來說,無日無之地等待屍腎,是最折磨的事。洗肚過程出現不少意外,例如喉管會被腹膜纏上、頸喉堵塞等問題。
輪候屍腎期間,黃增健仍關心政治,二○一二年全城反國民教育,在民間電台任廣播劇編劇的他無法參與集會,惟有在廣播劇中加入反洗腦劇情以支持,而對時事的投入,卻讓他得到精神寄託。
至二○一三年,黃增健等到換腎機會,人生重燃希望。手術後的他,正計劃和女友結婚,今年書展,他會把自己和腎病交戰多年的故事寫成書,讓更多人明白捐贈器官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