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走私奶粉猖獗實在是國恥 - 盧峯

蘋論︰
走私奶粉猖獗實在是國恥
- 盧峯

有些人也許覺得粉嶺法院主任裁判官吳蕙芳把走私奶粉猖獗情況形容為國恥是有點言重了。北京當權者及他們的同路人則會認為吳官說話過火,反映香港法律界既不懂尊重國家,又沒有好好學習中央政府要三權合作的指導思想。但對大部份市民來說,吳蕙芳法官的反應及說法其實十分正常,十分合理,她不過是把早已藏在市民心底的話清楚無誤的說出來而已。是的,「自己國家出產嘅奶粉,自己國民都唔敢食,係一種國恥之外,仲係一種好悲哀嘅事。」
內地居民特地到香港或世界其他地方購物不是甚麼新鮮的事。改革開放初期,任何有機會出國到香港或其他地方旅遊、公幹的內地居民免不了有一張長長的購物清單,從大型電器到衣物到手錶到遊戲都有,回程的行李箱總是塞得滿滿,搬起來有些狼狽。那個時候沒有人覺得這樣購物是甚麼大問題,更不會覺得是恥辱,因為內地當時物資仍然匱乏,對貨品規限仍然太多,不能不向外求。三十年後的今天情況已不一樣,內地城市居民在消費力比一般香港市民有過之而無不及,內地商店、公司出售的貨品甚麼地方都有,而且供應不缺。更由於內地企業生產力驚人,能以比外國貨平一大截的價錢為居民提供各種不同的商品、食品,按理說內地居民已沒有需要來香港購買日用品、食品如紙巾、益力多、奶粉、白米之類。
可實際上內地居民透過自由行來港購買日用品及食品的情況卻是越來越厲害,並且演變成龐大的走私活動,僱用大量專業水客,即使特區政府不惜損害自由市場名聲引入「限奶令」仍阻止不了,連法庭也窮於應付,連法官也禁不住慨嘆情況失控。這種國家越富庶人民越倚賴外地走私食品、日用品的畸形情況反映的是,甚麼GDP大增甚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都沒有能照顧好人民的基本需求及生活,都沒有能力令人民感到衣食安心及有保障。這不是國恥又是甚麼呢?你有看到美國、日本、南韓以至泰國、馬來西亞人到其他地方搶購奶粉、尿片、日用品嗎?
更不可理解及原諒的是,到港澳以至海外搶購奶粉及其他日用品的情況並不是近幾個月或一年才出現,而是幾年來一直存在的畸形現象,沒有絲毫好轉之餘反而越來越嚴重。香港的正常商業購物活動固然受嚴重干擾,藥房固然不成比例的增加;香港的公共交通運輸也不勝負荷,令不少商場及地區被「逼爆」,造成本港跟內地居民越來越大的矛盾。顯而易見,沒完沒了的搶購潮已成為中港關係的重要矛盾,手執大權的北京政府及地方政府理應好好整頓,特別是從打擊假貨劣貨入手,好重建消費者在內地購物的信心,不用一窩蜂擠到香港購物。
只可惜,幾年過去了,限奶令落實也超過兩年。內地假貨、劣貨充斥的情況依然沒有改善,消費者對國內生產的奶粉、日用品依然毫無信心,甚至連在內地商店購買外國進口品牌的奶粉也不敢相信,非得從香港購買不可。結果是,內地客逼爆香港,水貨客逼爆法庭。像這樣打假貨劣貨無能無力的表現,像這樣激化中港兩地居民矛盾的表現,怎能不是恥辱呢?
當然,內地假貨劣貨打之不盡,掃之不完不僅是因為政府無能官員無力,更因為北京當權者以黨代政,以權代法,任何事都是權力大的人說了算,任何法律規則以至道德操守都無法維持,以致企業及市場連基本規範也建立不了,大家都只是向錢看,趕緊賺最多的錢而不理後果。在這種缺乏基本規範及遊戲規則的市場下,正當企業反而處於劣勢,無良黑貨商人則「過咗海就神仙」,假貨、劣貨根本無法根治,內地居民根本難以安心購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反而令市場冇規冇矩,企業家道德淪喪,這怎能不是國家的恥辱呢?
不得不說,吳官上星期五在庭上的發言實在一針見血,道盡市民心聲。可惜,北京當權者對恥辱早已麻木,吳官以至港人未來還得面對走私奶粉越來越猖獗的問題。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