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央企新一輪重組併購將會展開,內地媒體《華夏時報》引述接近國資委消息透露,今後三年,央企將出現重組潮,預計目前約一百一十二家央企,將會減半至約五十、六十家規模,在國有經濟或國有資本的分類上,當局已達成共識,將分為公益類(或稱公共服務類)及商業類兩大類別。
記者:劉美儀
在變化過程中,國資委亦要作出自我改革配合。消息謂,現在六、七家央企擠在同一個行業的現象,比比皆是,為了避免同業競爭,資源要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在強化主業的同時,央企非核心業務如第三產業,將通過資本市場公開出售。
該報引述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解釋,商業類央企是帶有自然壟斷性質、承擔政策性業務的企業;至於公益類央企,中儲糧、中儲棉便屬此例。商業類別亦會再細分為一類及二類,前者指競爭性央企,二類為功能性央企。
他認為,商業類有條件的央企,集團母公司可改組為像新加坡淡馬錫控股一樣的國有投資控股公司,體現國家戰略,但公益類沒必要如此改。另外,還需要新組建十五至二十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負責股權管理及資本運作,發揮保值增值作用。
報道引述湖南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肖毅敏亦指,新一輪央企重組,將更強調市場的決定作用,有別於以往行政式指導,國資委也要自我革命,將部份職能放給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監督職能則保留,最終可實現政企、政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的模式。
他認為多元化的央企集團,更適合改組為淡馬錫模式,但國內央企總資產超過五十億元人民幣,是新加坡國企資產的數十倍,所以「我國需要多個淡馬錫這樣的財團性質平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