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團有資本買農地、中小企靠技術發展水耕,有婦女則自己的菜自己種,十年來食用蔬果自給自足。嚴太在鶴藪務農逾十年,她一手一腳翻土、除雜草、鋸雜樹、圍鐵絲網,其間瘦了九磅,朋友還以為她大病一場。她指近年食物安全引起公眾關注,一家食用蔬果全部自己種植,「有啲苦瓜買咗返嚟擺喺到,第二朝會大咗三分一,果啲用激素種㗎。」
清晨六時半落田
嚴太十年前行山至鶴藪,被務農生活吸引,起初在綠田園租地學習技術,每日清晨五時半出門耕種,六時半至八時落田,試過夏天太辛苦,水鞋倒出滾滾汗水,每次飲水要飲一公升。
原居民欣賞她勤奮耕作,六年前願向她租出九千呎荒地。如今農地種植各種類的蔬果,包括有機番茄、葱、各類蔬菜等,供應一家所吃的蔬菜有餘,亦會向外銷售,但仍然無法彌補每年一萬元的租金。
她指農地地主欣賞其勤力,暫時不會轉租或賣地,但表明跟隨市價調整租金,「佢話租一定租畀我,但價錢就市價啦,但市價咁多人問,市價就會升,佢無理由特別錫嚴太唔加租。」她指元朗、西貢的農地比鶴藪更貴,即使政府開辦農業園,若果選址偏遠,自己亦無法趕及天光前到達開墾土地。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