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倡戴人工尾鰭助游泳

獸醫倡戴人工尾鰭助游泳

【本報訊】受傷中華白海豚「希望」現正由海洋公園專家悉心醫治,目前市民最關心是小海豚能否康復,特別是脊椎斷成三節的尾部能否康復,有本港獸醫指若「希望」的尾鰭嚴重受創,擔心康復後無力游泳,可能需要佩戴特製的人工尾鰭,協助牠回復游泳能力。

能做跳躍動作

尾鰭對海豚十分重要,可協助海豚在水中保持平衡和游泳,曾任漁護署獸醫的城巿大學動物醫學院專業教育及發展總監王啟熙指出,若海豚的尾鰭受創或要切除,海豚的游泳能力便大受影響,其中最致命是不能游到水面呼吸,或追捕魚類,或在游泳中急速轉向。
他補充,從拯救「希望」的片段可見,「希望」的尾部傷處已嚴重腐爛,並可見其尾鰭乏力向下垂,游泳時顯得十分吃力,現時關鍵是其尾部脊椎已斷成三節,若尾部傷勢惡化未能醫治,可能引致尾部無力無法游泳,便需佩戴特別訂做,由塑膠製成的人工尾鰭協助。
其實過去亦有受創或患病切除尾鰭的海豚,在佩戴人工尾鰭後恢復游泳能力,最著名是日本沖繩的海洋博公園的雌海豚「富士」,二○○二年,「富士」因病切除尾巴,其後獲輪胎製造商特製的人工橡膠尾鰭而恢復游泳能力,並能做跳躍動作。
另外二○○六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海豚遭捕捉螃蟹陷阱割斷尾鰭,其後戴上人工尾鰭重新學習游泳,其事迹更拍成電影《海豚情緣》。
■記者關英傑

早前在大嶼山海面出沒的「希望」,傷口腐爛,尾部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