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見。」男的說時高興但也帶着幾分惶恐。
「也不算太久。」女的卻冷冷地回應。
男的心涼了一截,緊張地說:「已有一年四個月,我們不是說好一年見一次嗎?」
「差不多啦。還是少見為妙。」女的說時自然,男的聽時傷心。只得柔聲地問:「你還好嗎?」
「當然好,不用見你當然好。」女的斬釘截鐵對男的感受視而不見。
男的終於忍不着便說:「你這負心女人,枉我對你這麼好。」
想不到這模樣的二流愛情小說情節竟在醫務所裏發生。男的當然是可憐的醫生,女的便是病人,她可以這麼囂張也不是易事,因只有少數病人可以被醫生稱為負心人。
關係發生於十年前,她老遠從上海跑到香港尋醫,才四十歲出頭也不煙不酒,一輪咳嗽後便被發現是四期肺癌,在內地接受了化療卻沒有甚麼效用。醫生剛開始標靶新藥研究,而她便是首一批接受治療的病人,成績也出奇地理想。那時她很乖,定時定候見醫生食藥,點兒也沒有今天的囂張。
幾年過後也相安無事,突然一天她感到天旋地轉暈眩得厲害,她二話不說便從上海飛到香港找醫生,磁力共振證實腦幹有二公分腫瘤擴散病灶,可喜的是這是唯一病灶,可憂的擴散位置是高危地點,因腦幹靶位狹窄而多種重要功能也要經此狹道,手術絕對動不得而一般放射線治療也有高風險會影響正常功能。醫生的解決方案是送她到美國接受Proton Therapy(質子刀),因這是當年最高準確度的治療方法。
慶幸她有保險公司支持才可以有今天的囂張,數年過去,多次掃描再見不到腫瘤蹤影,慢慢地病人不再感覺自己是病人,跑到香港也是麻煩事,半年檢查變作周年檢查,而近年變得更疏遠。
其實醫生也渴望有更多負心人,患四期肺癌而可以帶病生存超過十年的病人不多,在十年前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惟近年發展的有效標靶藥和新科技才見少數病人可以長時間正常地生存,雖不是所有病人均能達到長期生存目的,但卻可以為每個病人帶來希望。
醫生付上最好治療,病人付上最大努力,十年後便可以名正言順成為醫生的負心人。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