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醫術︰泌尿系統感染 - 梁憲孫

醫述醫術︰泌尿系統感染 - 梁憲孫

泌尿系統一脈相承,一對腎臟負責製尿,尿液經兩條輸尿管,儲存在膀胱之內,在適當時間從尿道(Urethra)排出。但細菌可從體外經尿道進入膀胱,引致膀胱炎(Cystitis);若經輸尿管擴散至腎臟,可演變成「急性腎盂腎炎」(Acute pyelonephritis)。
膀胱感染病徵包括「小便灼痛」(Dysuria)、「小便有血」(Haematuria)和「尿頻」(Urinary frequency)。若腎臟受影響,患者會發高燒和腰痛。正常泌尿系統屬無菌區,病菌從尿道進入,引發感染。女士尿道較男士短,較易患膀胱炎,簡單抗生素治療一般足夠。男士較少有泌尿系統感染,但感染後卻較易有併發症。若前列腺或腎臟受影響,便需接受較長時間的抗生素治療。
糖尿病患者較容易有泌尿系統感染,屬高危一族,治癒後復發機會亦較高。頻密的性行為亦會增加泌尿系統感染風險,而肛交更屬高危行為,不少避孕套含殺精子劑(Spermicide),使用後容易有感染。泌尿系統有阻塞,例如腎石或腫瘤,同樣增加感染風險。
懷疑泌尿系統感染,可先作尿液分析,查看尿液白血球數量有否增加。尿液細菌培養可驗出致病細菌,大腸桿菌是常見病因。實驗室測試抗生素效能,有助醫生選用合適的抗生素。但培養細菌需時,醫生一般都會根據病情先處方抗生素,有報告後再跟進。
膀胱發炎引致小便時嚴重灼痛,醫生處方「非那吡啶」(Phenazopyridine, Pyridium)可有效暫時減少不適。非那吡啶使尿液變橙色,並有止痛作用,但沒有殺菌功能,不宜長時間服用。坊間建議飲「小紅莓汁」(Cranberry juice),但未有醫學研究證明療效。
醫生會視乎個別情況,若病者曾有多次感染,將考慮作進一步檢查,包括電腦掃描、超聲波掃描和膀胱鏡檢查(Cystoscopy)。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