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係生命,像細胞,細胞不停生長。對我而言好有意義。」
認識譚卓文,是雨傘運動時的事。烽煙間他用水彩刪掉背景雜事,把長毛、黃之鋒、雨傘人,連六四坦克人都畫得好夢幻,卻讓人更記得他表達的那種心情及畫面。原來以前的他,做插畫工作十多年,趕工通頂做到人躁底,「有啖食」,但冇人記得他是誰。二○一○年一次旅行遊廟,坐在樹下發吽𨛦之時,腦裏像有個和尚不停敲住木魚提他「休息、休息、休息」,萌生「一休」念頭,清空腦袋回到初心,反而看見出路。
記者:陳慧敏
攝影:譚建章
滿桌圓碌碌的手作紙糊娃娃,樣cute cute,由爸媽與孩子合力以廢紙創作,以乎只是環保手作仔,原來隱含人生大道理。至少,對卓文而言是。
從小,卓文都喜歡畫圓碌碌的公仔。除了喜歡,也因為覺得「圓碌碌」的設計多數更受女仔歡迎,所以一直畫。以前為了迎合市場,他畫朵花可能會加隻雀,心諗不愛花的人也可能會愛隻雀;公仔要加胭脂賣萌;加上綑邊容易退地;流行動漫畫時就多畫稜角線條,漸漸失去自己。
五年前一次旅行得到感召,回來不顧一切,刪掉旁枝末節回到畫得快樂的初心。簡單溫柔的作品跟心情,沒直接為他帶來更多工作,卻讓他於二○一一年開了個「一休」畫展,開始教興趣班、開始去學需要靜心的陶瓷。圓碌碌的風格氣氛也開始有人記得,他說也許因為冇人畫,「也許因為香港好少這種清新風格,阿虫之後就沒有了,雖然佢勁好多(笑)。但我都調適自己,希望畫讓人舒服的畫。」或者,是香港人都太需要舒服與休息。
「每次做完一個企劃已經被人吸空了。冇時間去旅行,去幾日長洲都覺得好遠!長洲都去不到,就算把工作搬去咖啡店做都有差別!」以前為趕死線,嘴裏碎碎念「摩打咩!」人在凌晨四時已沒有生產力,卻死磨爛磨畫通宵。現在午夜十二至一時為他的「法定」瞓覺時間,最多凌晨四點才起來畫到天光。倦極腦袋重置再啟動,之前覺得做不好的東西倒易看出端倪,「你心情唔好就睇乜都唔會好,受罪一樣係咁畫都冇用。那時候覺得自己是空的,空虛、貪心,有點躁。現在工作再忙但放鬆了自己,開心了好多啊!」
腦袋重置 不追求完美
教大人紙糊班時你要做得好嚴謹,小朋友總喜歡跟你唱反調挑戰權威,鬧哄哄的好鬼煩,卻像是他襌修及頓悟的時間。如教畫自畫像時要同學生講,人的臉孔是不對稱的,所以不必追求對稱完美,「你口大你要接受自己口大,捉住三個特徵,畫出來就會似。紙糊娃娃也一樣,搓出來凹凹凸凸就是它最靚的特點,不可要求它完全平滑。有些事真的沒得解釋,行就行不行就不行,逼不來但你可學懂欣賞。」接受別人與自己的不完美,學懂放下取捨,世界就變得開闊。「我一直都覺得香港要重新開始,走到某些位不行夾硬來都沒意思。不如停一停休息吓,不是說坐着甚麼都不做,回看前因觀看未來,重新啟動,永遠會做得比之前好。」新年許新願望之時,不如都靜下心來弄圓碌碌紙糊娃娃,回到初心,重新許願。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