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打算去日本長野縣滑雪,登入用了十幾年的Jalan網訂酒店,豈料搜了大半天,竟然無法在這個日本最大訂房網站,搵到白馬村內理想的酒店房間。扯火!於是改上「去哪兒」,十分鐘內極速搞掂!
這個小插曲,提醒筆者一個事實:中國互聯網勢力的國際爭霸戰,已經如假包換全面打響!曾幾何時,因為工作的緣故,內地朋友經常託筆者幫忙在香港訂酒店,今天,估計上「去哪兒」訂機票酒店的價錢,可以做到比香港旅行社或網上更低,估計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根據筆者觀察,在海外國家大量對中國遊客放寬個人旅遊簽證的大潮下(例如美國的十年長期簽證、日本一簽多行等)、中國未來幾年到世界各地自由行遊客將繼續高歌猛進,可以媲美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濟泡沫」爆破前的空前盛況。而亦步亦趨緊隨其後的,就是一眾和年輕消費者緊密相連的中國互聯網玩家,如無意外,這股大潮,三年內足以改寫中國遊客足迹所到之地的互聯網生態。
繼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斥資一億新台幣,在台灣搞「獵豹創業基金」後,阿里巴巴馬雲日前也宣佈,豪擲十億港元成立創業基金,助港青創業。內地電商大款忽然熱心跨境幫助青年創業,背後打甚麼算盤?除了新型統戰,筆者認為,這其實也是內地互聯網勢力蓄勢待發加速佈局跨境電商的一步棋。他們看中的,是港台兩地低成本的好人才,其英文能力和技術能力都比大陸人好,而培養成本比內地為低,這些成本不僅是指薪酬,還包括忠誠度、職場態度。馬雲、雷軍期望利用兩地人才,幫助盡快建構接軌全球的跨境電商品牌。
行內人都知道,跨境電商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爆上,例如《小米應用商店二○一四年度報告》就指出,跨境電商類App從八月開始出現比較明顯增長,至第四季度出現爆發式增長,相較八月份增幅達1000%。究竟何謂跨境電商?為免大家聽到一頭霧水。我先來解釋一下。其實,所謂跨境電商有輸出、輸入兩種:
1)outflow,譬如以前傳統的外貿,內地OEM廠商幫人貼牌生產,然後賣至美國、歐洲、印度、新興市場國家等消費者手中,但現在就是透過電商平台直接把國產品牌賣到上述國家的消費者手裏,跳過Walmart中間人!但這種出口電商與香港人沒甚麼關係,不是我的講述主題。
2)inflow,即以跨境郵遞為媒介,幫內地消費者合法免稅地購買海外的產品,這模式對香港創業者來說,可能是一次機遇。「咪即係賣水貨!」Okay,你可以這樣簡單粗暴地總結。但我會建議大家關注一下某些政策變天前的苗頭──除了上海自貿區以外,目前中國各地密鑼緊鼓籌備各種自貿區,正排隊等待逐一開通;上海自貿區一月十五日宣佈,外資可以全資在上海自貿區開設電商網絡公司。這是破天荒的舉動,幾乎變相等於鼓勵洋品牌來華在自貿區設倉免稅賣貨,這後面的解讀就不用我畫公仔畫出腸吧。
讀者下一條問題也許是:跨境電商這個「大餅」,香港創業者如何分餅仔?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要把握內地九十後消費群最新動向:一方面,內地傳統零售商已經落後於新興電商,另一方面,年輕九十後亦熱衷到海外旅遊購物,他們愛去哪裏購物?香港?早已out了,韓國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境目的地,據韓國旅遊局最新統計顯示,二○一四年訪韓的中國遊客達六百一十二萬人次,同比上升41.6%,創歷年新高,換言之,平均每天有1.67萬中國遊客到達韓國。與此同時,中國遊客的消費也逐漸增長。韓國產業研究院資料指出,訪韓中國遊客的人均消費從二○○八年的1,262美元增至二○一三年的2,272美元,增幅達80%。
因為工作緣故,筆者去年跑了幾遍韓國考察,發現他們的玩法,和香港開放自由行早期階段相當類似。儘管韓國不是我們的主場,但我們有經驗、大可以化「悲憤」為力量,找個當地夥伴,到韓國搞些零售生意。擔心猛虎不及地頭蟲嗎?一點都不用擔心,你將會驚訝地發現,比起你的韓國當地夥伴,你這條過江龍比起地頭蟲,更有經驗應付內地自由行帶來的商機。
另外,內地九十後的生活態度變化,其中一個主要潮流,是他們更加貼近全球化「中產」,喝咖啡也講求「個性化」了、追韓流,會追求潮牌的fast fashion;九十後的消費模式,便利店已經全面壓倒傳統的百貨商店購物文化──你知道順豐「嘿店」是甚麼嗎?這個實現O2O的新一代便利店,順豐目標要在全國開三萬間,梗有一間喺左右。
很多時候要快人一步,香港創業者也要當個跑男,全國到處跑跑,贒實潮流的趨勢。因為目前這是內地九十後消費者大規模偏離固有模式,樹立起他們獨有的消費文化的年代,誰能快人一步掌握潮流先機,誰就能在巨頭跳進去之前搶到市場入場券。
無謂君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