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Mandy擔任義工超過十年,經常探訪有需要的兒童或精神病康復者。去年更與丈夫Jackson首次帶同兩隻愛犬「雪碧」(柴犬)及「芬達」(牧羊犬),參加治療犬協會的義工服務,並已參加了兩次探訪活動。
Mandy表示,在探訪期間,見到長者每次與治療犬玩遊戲、拍照都感到十分開心,認為做義工可以帶給別人歡樂和關懷,也能夠替自己增值,十分有意義。
先摸背部減少恐懼
她指,有部份人會害怕與狗隻相處,故會先讓兩隻愛犬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第一步讓對方先撫摸狗隻的背部,當熟習與狗隻相處的方法後,不會再害怕,可以一起玩遊戲,甚至可抱起或「親親」治療犬,「狗喺香港時時都會受到歧視,好多地方唔入得,唔少人認為只係一隻家狗,其實家狗都可以做義工,為社會作出貢獻」。
從事IT(資訊科技)行業的Jackson指平日工作忙碌,認為在假期做義工,有助放鬆身心,「社會上有好多人需要關心同探訪,只係付出少少時間,可以幫到人,我覺得好開心」。
■記者梁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