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 - 沈西城

上海灘 - 沈西城

朋友謔笑我厚時代曲而薄粵語流行曲,實則不然,動聽的,我也喜,尤其是顧嘉煇、黃霑二君之作,最中我意。七十年代中期,電視劇集大興,主題歌俱成為膾炙人口名曲,《啼笑因緣》、《家變》、《狂潮》、《奮鬥》……無人不喜,無人不愛,聲勢洶湧,惟皆不如後來居上的《上海灘》——「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寫的是上海灘浪潮,聽者駥服,可黃霑仁兄大意,忽略了黃浦江是內江,不興作浪,告予他,哈哈一笑:「反正錯了,就讓它錯定俗成!」鬼才黃霑,「約定俗成」易一字就遮掩了過失而令眾人欣然接受。《上海灘》劇集始播於八〇年三月,到四月畢,共二十五集,播出後,哄動全港,有人甚至捧着飯碗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瘋狂程度非吾禿筆所可形容。這部名劇故事出自余友陳翹英,監製是招振強,不獨令周潤發紅上加紅,也讓呂良偉一舉成名。陳翹英是廣東人,對上海灘並不熟悉,編《上海灘》,靈感純來自一部法國電影《江湖龍虎鬥》,阿倫狄龍、尚保羅貝蒙多主演,描述鐵杆兄弟合力打天下,名成利就後,因利益而反目。故事跌宕感人,阿倫狄龍深沉,尚保羅貝蒙多硬朗,教我倆印象難忘,到籌劃劇集時,翹英立即想到了這部電影。因為我是上海人,又是老同學,便問我可有關於上海灘的事迹能提供,正巧那時我剛看了章君榖先生寫的《杜月笙傳》,就把上海灘三大亨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如何發迹十里洋場的過程,一一道說了,聰明的翹英順勢套進故事裏,構思出不朽的名劇。名劇配名歌,顧嘉煇譜曲、黃霑作詞,炮製了「浪奔浪流」的《上海灘》,由巨肺「蕃薯葉」(葉麗儀)引吭唱出,氣勢磅礡,百聽不厭。今夜燈下聽此曲,朦朦朧朧,當年黃霑為黃浦江無浪辯誣的情景又現眼前,只是故人一去已十年,往事欷歔不可禁!
比起《上海灘》的雄渾,《一水隔天涯》的陰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六六年,粵語電影《一水隔天涯》上映,我趕到戲院看,捧的是苗金鳳,那年代,粵語影壇,是兩個阿鳳(林鳳、苗金鳳)天下。電影裏,苗金鳳唱出了《一水隔天涯》,年輕的我,一直誤以為是金鳳姐原唱,及長,方知乃藝術歌后韋秀嫻的歌聲。韋女士習聲樂,紆尊降貴,足見是好歌招引了韋女士的青睞。此曲為音樂大師于粦所撰,旋律幽怨,盡道相思之苦;左几的詞更是婉約迂迴,款款言之,動人心扉,曲詞皆妙,遂流行至今。
于粦叔我有數面之緣,七十年代我隨恩師鍾平遊,他總愛紹介各方有識之士與我認識,其中一位便是影壇性格演員盧敦,常共茗於北角「新都城」酒樓,敦叔神情一如彼電影中的演出,自成一格,笑談自若。有一回座上多了一個蓄鬍子的中年人,正是于粦,談起音樂,滔滔不絕。其時左派影圈被稱音樂大師者有兩位,一是黎小田之父草田,二為于粦。席間提起《一水隔天涯》,于粦叔說:「一般寫歌,多是先曲後詞,那趟有別常規,左几寫了詞我才譜曲。」先詞後曲,難度加倍?于粦叔說:「也不一定,左几的詞寫得太好,我一看便有靈感,很快成曲。」不妨看看歌詞——「妹愛哥情重,哥愛妹丰姿,為了心頭願,連理結雙枝,只是一水隔天涯,不知相會在何時」。
唸着唱着,想起了左几,七九年我進「麗的」,曾共事匝月。我對粵語電影,一直心存輕視,以為多是「七日鮮」,某趟跟左几叔晤談,印象翻新,彼對電影的認識,大抵只有右派的李翰祥能與比肩。左几電影,以《魂歸離恨天》最佳,個人風格突出,場面調度豐富靈活,大異於一般粵語電影,敬佩之心油然而生,閒時請教,得益匪淺。左几叔是孟嘗君,好客,共茶,永不讓我付賬。七九年某天下午,請我到他品蘭街的寓所閒坐,談及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個角色的塑造》,背誦如流,記憶力之驚人,教我咋舌。一眨眼,左几叔離世已多年,而于粦叔今亦八十有五,稀有人才難得,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