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猖獗,人命攸關,議員問高永文,要不要全城戴口罩。
沙士時期身處前線歷盡艱辛,卻慘遭鄭經翰痛罵狗官、又流下過男兒淚的高永文,維持一貫不夠硬骨頭,不願輕易發狠話的作風,陰聲細氣,表示與衞生防護中心以及大學專家,反覆討論過戴還是不戴這問題。答案是:暫時未有定論。
真是反高潮,反覆討論再討論,居然未有定論。當然,負責任的醫者,不應為滿足庶民心思而刻意製造高潮,語不驚人誓不休。一般人對沙士陰影猶存,又累積了經驗,很自然就想乾脆點,戴就戴吧,又不是沒見過世面。
誰想到好戲與高潮還在後頭。醫護界沒有定論,高局長卻留下了私人評論一則,擔心全城若似沙士期間,人人戴口罩,見面時不會再有好親密的接觸,連握手都可免則免,會產生社交疏離效果。
我聽完高局長這話,笑出了許多口沫。
負責衞生的擔心起港人社交問題,可說語出驚人。不過局長不用操這個心,也有點落後於形勢民情了。
病毒越來越毒,傳播速度一日千里,可科技也沒有閒着,醫學進展能不能追得上,是未知數。但人與人交際方式,傳播心事速度,得到科技猖獗普及的幫助,卻比病毒變種得更快。
港人如今社交,還用得着面對面,才能保持親切?03年或許還沒那麼普遍,現在無須親密接觸也無損於親密交往,早已練就了疏離地做出很親切的社交。即使真人社交,同枱吃飯,最怕口沫橫飛傳播病毒吧,別怕,同枱吃飯,各自找人,是如今社交正常場面。每個人低頭在手機上各自聯誼,無論戴不戴口罩,面對面透過空氣交流到唾液的機率,跟埋到市長身差不多,想必不會釀成重大交叉感染,出不了什麼大事。這也是為什麼無須親密接觸,去年也能一呼百應,鬧出大事的原因。
最好笑是有私人醫生警告,那個讓市民社交保持親切而不親密的手機,是值得提防的高危物品,因為上面印滿最擅長帶菌的指紋。那麼,口罩之後,手套也該要入貨了。
如果排除維穩懷疑論,不是怕影響新年和諧氣氛,不是怕嚇跑遊客,才不敢定論,高永文人人戴口罩會影響親切社交論,其實很可愛,難怪民望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