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不是普遍香港人的習慣,否則書店不會門庭冷落,或者愈搬愈偏僻。然而,幾本有關雨傘運動的書卻賣得很好。最先面世的《每一把傘》(李鴻彥等著,有種文化出版),初版已賣光要加印。區家麟的《傘聚》(天窗出版)甫推出已搶購一空,現已加印第四版,共推出七千本。
有人說,現在的書是「有把『遮』就能賣」,剛又收到一本封面黃澄澄的新書——《被時代選中的我們》(白卷出版社),作者是「傘下的人」,因各有工作,真實名字不能出,但他們大都是中大新傳畢業生,也就是我的學生。他們是我加入中大新傳教導的第一批本科生,感情特別深。現在他們已三十過外,事業有成,有些已成家立室,我每次再見他們,心裏就有股溫暖流過。
《被時代選中的我們》是人物訪問集,但受訪者不是雙學或三子,而是運動中一個個未必起眼的小人物。他們是拿着大聲公衝出灣仔告士打道,再走至金鐘夏慤道,最後迎來催淚彈的人。又或者是學聯與林鄭對話,居中斡旋的中間人。各有前因,受訪者未必能出鏡,但文字盛載的真實感比影像更強。
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們竟找到前港督彭定康來寫序為此書打響頭炮。此書還原了佔領現場的面貌,運動不屬於幾個領袖,而是現場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