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吳靄儀 追求麵包的學問

書介:吳靄儀 追求麵包的學問

大律師吳靄儀幾乎每周都焗一個麵包,有時是英國牛油麵包bath buns,有時是意大利聖誕麵包panettone。她收藏了約二十本麵包食譜,大都貼上書籤、寫上筆記,她說:「一般愛吃麵包的人怎會看這麼多食譜?平時做的麵包,來來去去只得幾款,但讀書人就不同了,會尋根問底,像追求學問一樣。」
撰文:呂珠玲
攝影:陳志樂

在中環的律師樓裏頭,架上盡是厚厚的法律書籍,惟獨某個抽屜藏着一套英式陶瓷餐具,在下午茶的時間,用來泡西茶、吃糕點,這天碟上放了兩片panettone。「曾在聖誕節做過一次panettone,最近發現一個毋須酵素的食譜,便試試效果如何,做完覺得下次可以更加鬆軟一點。」每次實驗過後,她會在筆記簿寫下作品成績,並附注下次要怎樣調整份量。
她愛上焗麵包,源於七十年代在美國波士頓大學修讀哲學博士,「那時白天睡覺,晚上讀書,夜闌人靜便去焗麵包。煮飯有鑊氣、有油煙味,但焗麵包就不同,很寧靜、很舒服,可以令心境平靜,對我來說是一種therapy。」

學海無涯,惟勤是岸,每回焗好一個麵包,她都把整個過程紀錄下來。

獨居的她吃不了太多麵包,只好自行調節食譜的份量。

二十小時的傑作

吳氏出品不用酵素,僅以酸種讓麵包自然發酵。每逢周末晚上,她就搓勻麵糰,在她好夢正酣之際,讓其漸漸發酵成長。翌日又再搓勻麵糰,讓它再一次通宵達旦發酵一整晚。這天,她帶來一個在家焗製的酸種麵包,足足發酵了二十小時。
她讀的麵包食譜越多,越發覺趣味無窮,改一種材料、換個發酵方法,效果可以有天淵之別。她甚至在食譜中找到舊時的回憶,「以前德己立街有家金獅餅店,它的牛油麵包很香很軟,我試過依從食譜製作相似的麵包,做完發覺都不是那回事。幾年前,在一本食譜中發現bath bun,跟着試,幾乎一樣了!」她還會做曲奇餅,有時帶到辦公室與人分享;公民黨參加立法會選舉,點票時她又會以自製曲奇餅慰勞一眾戰友。

不停問點解

即使同一款麵包,不同食譜的做法也各異,作者甲主張方法一,作者乙提出方法二,吳靄儀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很喜歡研究他們的理據,我做麵包時會不停問點解:用酸種會怎樣?放全麥麵粉會怎樣?搓得久點又會怎樣?我覺得這些學問很有趣。」
她以追求學問的態度對麵包尋根究底,家中收藏了近二十本麵包食譜。她說書內教的基本功大多一樣,但她幾十年的做麵包生涯中,難免埋下一些疑團,會無意中在翻閱某一本食譜時,被某一段文字不經不覺破解。
「那種喜悅,如果你是讀書人,你就會明白的。」她說。

推介食譜

Brilliant Bread
作者:James Morton
蘇格蘭醫科學生James曾在BBC的烤焗節目中脫穎而出,雖不是專業麵包師,有時還用上超市麵粉及酵素,但懂得以最生活化的方法教授麵包製法,真正隨心隨意。

Bread Matters: Why and How to Make Your Own
作者:Andrew Whitley
英國麵包大師Andrew推廣有機麵包廿多年,還開過有機麵包店。書內詳細解釋商業麵包如何危害健康,傾囊相授有機麵包的做法,並羅列出在英國售賣有機麵粉的小店,以及相關網頁。

Crust: Bread to Get Your Teeth Into
作者:Richard Bertinet
法國麵包師Richard移居英國後開班授徒,食譜除記錄多款歐洲麵包外,還有許多精美糕點。圖文並茂,並且附送DVD,由大師示範搓麵糰的秘訣,簡單演繹麵包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