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油價急瀉下,本港汽油零售價卻是全球第二貴。消費者委員會分析了過去兩年國際油價與本港五間油公司的零售價走勢,證實油公司確有加快減慢迹象,在國際油價變動後,油公司加價最快只需四日,但減價最慢要八天。而國際油價過去半年下跌五成,零售價卻只減了兩成。消委會建議政府調查油公司有否謀取暴利,並將報告交競爭事務委員會跟進。
記者:麥志榮 蔡元貴
根據國際燃油零售價網站統計顯示,香港汽油零售價全球第二貴,比全球最貴的挪威,每公升只平幾角。
在過去四個月,香港的油價平均跌幅僅13.5%,與鄰近經濟模式相似的國家及地區比較,香港的油價跌幅最小。在台灣,汽油零售價由去年十月的每公升7.7港元降至本月的5.81元,跌幅高達24.5%,售價亦比香港低8.33元,平香港大約六成。
國際油價自去年六月升至全年高位之後,一直掉頭向下。紐約期油去年六月高見每桶107.26美元後轉勢,至上月底跌至44.45美元,是近六年來低位。紐約期油價近日於50美元邊緣徘徊。現時多家大行均預期,今年上半年油價會於40美元水平爭持,看法最淡的券商高盛更指有可能跌穿40美元。
報告將轉交競委會
消委會策劃及商營手法事務部首席主任熊天佑表示,分析了過去兩年布蘭特原油價格,與本港五間油公司普通無鉛汽車零售價走勢,顯示在二○一三年上半年,在國際油價上升後,有油公司最快隔四天便加價;去年下半年,國際油價急跌,同一油公司最慢要八天後才減價。其他油公司則滯後四天至七天不等。
熊天佑表示,由去年七月國際油價開始下跌,本港汽油零售價與國際油價走勢差距不斷擴大。據統計,去年七月至十二月國際油價跌幅達50%,但同期汽油零售價只減了22.8%。至於油公司提供的各項優惠,過去兩年並無變動。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資料顯示油公司加快減慢,而且減價減得少。油公司解釋零售價與國際油價差距是由於地價及工資等成本,消委會認為油公司有利潤是合理,但不應有暴利,政府應再次調查油公司成本結構是否合理,而國際上監管油公司都是透過競爭法,調查油公司有否合謀定價,消委會會將報告轉交競委會。
政府:比較方法不適合
負責監管油公司的環境局昨晚力撐油公司,指消委會將汽油零售價與國際原油價走勢比較的方法並不適合;環境局引用反映新加坡油價的普氏平均價,與本港油價走勢比較,並沒有加快減慢現象。據觀察,油公司加價的日子較對上一次新加坡油價加價相隔至少約一星期。
反之,當減價時,與對上一次減價相隔少至三天。國際原油價格累積下跌約五成,同期油公司汽油已減價約二十次,最高累積減幅約每公升3.2元。由於成品油入口價為每公升6.34元,所以汽油的減幅已達成品油入口價五成左右,大致上與國際油價跌幅相若。
為促使市場向公眾披露更多資料,消委會繼二○一二年推出「油價計算機」應用程式後,昨再推出「柴油計算機」應用程式,為柴油車司機提供各油公司的價格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