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精兵港大勢眾 - 左丁山

科大精兵港大勢眾 - 左丁山

UGC發佈的2014 RAE(大學研究評審),披露八間接受UGC資助(即公帑支助)的院校的研究成績,因接受評審的學術研究論文/報告皆在2007年十月至2013年九月間發表,前後六年,時間不可謂不長,因此各院校的「成績」,應相當準確地反映其科研實力,沒有甚麼僥倖成份,當然,在大專界流傳的傳言,如「借將」、「借用」,故意聘請外地已退休的名教授到校任教幾年,拿他們的研究成果一用,並非沒有可能,但這是學術界的合法擦邊球,歷史悠久的院校因制度及人事上的關係而不能採用同樣戰術,也無可奈何。
成績以一至四星來衡量,四星最高,指具世界領先水平(world leading),三星指國際卓越(internationally excellent),二星指及國際水平(international standing),一星指地區性水平(regional standing),不予置評(unclassified)的是以報紙文章作學術報告一類或水準令評委員不欲置評一類。各校提交學術論文不以個別教授為單位,而以成本中心(cost centres)為單位,例如自然科學類(physical sciences)便有物理與天文、化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含海洋及氣象),數學與統計,其他自然科學(含環境科學)共六大成本中心,每項評估。
以總體成績而言,科技大學獲三星或以上的比率有69.9%、港大有51.2%、中大有49.1%、城大有44.6%、理大有41.3%、科大遙遙領先,港大與中大有差距輕微,若純以數量計,則港大提交的報告較多,獲三星級以上的共2645份,居首位,中大以2183份佔第二,科大以1631份排第三,從這個角度看,很難說港大科研退步,港大的優秀科研論文產量,還是全港「第一」。RAE 2014結果公佈後,左報拿法律學院的成績,大肆攻擊港大法律學院不務正業,給中大法律學院超越,責駡去年退任院長的陳文敏教授。於是左丁山細看「法律」方面的評估:港大有56名法律專業學者提交報告、中大有26名、城大有22名、理大有5名,人數顯然是港大遙遙領先,反映出港大法律學院的長遠歷史。以成績而言,中大得三星級以上的有64%、港大有46%、城大有34%,港大法律學院確是有所不及,但以研究隊伍而言,港大法律學院人多勢眾,仍是本港法律研究的主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