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它是一條食街,由街頭的排檔到半路的樓上吧,以至街尾的拉麵店,車水馬龍,是名副其實的不夜天。
曾經,它也是一條死街,過街老鼠隨處可見,嘈吵、垃圾滿街,街坊對它又愛又恨,不夜天風光不再。
登龍街,這段不消五分鐘就走得完的小街,昔日食街如今披上新衣裳,無奈「一登龍門,聲價十倍」,大財團發功,舊人捱不住貴租,惟有抽身而退;新人慶幸時機到,豁出去博一鋪,望能殺出一條血路。舊的走,新的來。登龍街再次有新食力駐場。\
記者︰黃依情
攝影︰劉永發、伍慶泉、陳永威
火山石焗爐 三分鐘即製薄餅
往赤柱的專線小巴站在登龍街另一個入口,轉角處剛好有初到埗的THE POINT。此店裝修走簡約路線,老闆娘Angela原本來自金融界,為花更多時間照顧小孩,去年毅然退下火線,卻遇上令她一試傾心的美食,「舊年暑假帶小朋友去美國度假,當地好流行一款拿坡里風味薄餅,快捷方便,隨時買到,試過就好鍾意喇。」
據說拿坡里是薄餅發源地,傳統會用石爐高溫烤焗,熱辣辣,香噴噴。這裏的薄餅也講求三大條件──快、熱及新鮮,Angela特別花六位數字由美國購入五星級酒店用的火山石焗爐,即叫即焗,由落單至完成只需三分鐘。薄餅師傅阿斌每接order,就會第一時間將食材均勻地鋪滿用00麵粉做的餅底,塗上意大利橄欖油、茄醬及芝士,一層又一層,最後用大鐵鏟將薄餅送入攝氏三百度高溫的石爐中。石爐每次能同時烤約六個薄餅,阿斌得用心留意火候,見薄位邊位呈微焦,就立即翻一翻,稍稍分神便前功盡廢,工夫一點也不少。薄餅上桌時還是熱呼呼的,芝士剛溶化,香氣逼人,餅底以烤出有如豹紋的花紋為最佳,薄薄餅皮外脆內軟,多吃也不覺膩。
溫暖廚房 親民老闆
登龍街對Angela來說,確實充滿挑戰。既要面對Midtown的星級食肆,還要顧及一班能否接受新事物的老街坊,但慶幸她有一班好團隊。
總廚Jimmy有三十五年烹調意大利菜經驗,和他談起Angela,這位夥計讚不絕口,「我未試過喺一個咁warm嘅環境工作,同boss好似一家人咁,佢完全放手,畀好多自由度我㗎。」說罷,看見Angela如小女生般倚住Jimmy臂彎,互相感激對方。千里馬終須遇伯樂,或許由這「家的感覺」開始,能慢慢地為登龍街再添溫暖。
THE POINT
銅鑼灣登龍街52號
重回老上海 挑戰勁啃七色Cocktail
永光中心曾是登龍街公認的吧廈,但經過二○○八年洗太平地後,不夜天已夢醒。大廈迄今仍在,但大部份舖位已變為日韓食肆,酒吧只是寥寥可數,七重天便是新進駐的其中一間。踏上往七重天之路,電梯門甫打開,猶如進入隨意門般把你帶回六七十年代老上海,水晶吊燈、七彩花窗、棗紅色大椅、仿古留聲機及像城門的紅牆,配Jazz音樂大玩中西合璧,這正合老闆娘Echo的心意。鍾情懷舊上海風的她,曾於蘭桂坊開clubbing場,這次轉戰銅鑼灣皆因看上登龍街的升格,希望打造非劈酒場式的舒適、可把酒談心的環境。
自問酒量好,可挑戰一式七杯的招牌cocktail,調酒師阿Lu笑言餐廳由一月試業至今,連老闆娘口中的好酒量之人也敗於它下,「最啃梗係最頂嗰杯,用151烈酒做base,酒精有成七十幾度,唔係人人頂得順㗎。」在他盛意拳拳邀請下,每杯我也輕嚐一口,有咖啡味、薄荷味及烏龍茶味等,奇怪是置頂那杯「究極七重天」,酒味不算重反而帶有甜甜鮮橙香,易入口但好戲在後頭,喝罷有股暖意慢慢湧上心頭。那刻,淺嚐一口我的未醉,阿Lu卻說別小看cocktail,令人不知何時醉倒,才是它厲害之處。
七重天
銅鑼灣登龍街28號永光中心19樓
新翠華大廚︰以前好有溫情
舊日登龍街的新翠華炭爐煲仔飯,紅遍銅鑼灣,可惜此情此景不再,小店最終逃不過地產霸權,於二○一○年結業,舊址如今只剩下地盤一個,新面孔是甚麼仍是未知之數。
相約曾於新翠華做廚九年的朱浚華(華Dee哥)做訪問,談談登龍街當年歲月,他二話不說便答應。新翠華結束後,華Dee哥轉場筲箕灣,以紹華小廚之名繼續賣炭爐煲仔飯,這次重臨舊地,他誠邀我到舊相識的旺記飯店敍敍舊。這間潮州菜館在登龍街廿多年,當年相鄰的有利腐乳王,並與新翠華打對台,後來亦因收購被迫搬至街尾舖位。「嗰陣登龍街好旺㗎,夜晚七八點開始,成條街排晒長龍等嬦,永光中心一條,大利行一條,我哋新翠華又一條,好墟冚!但之後差人就嚟喇,因為啲人走晒出馬路……」離開登龍街已五年,華Dee哥還時常回來探望一班舊街坊、舊戰友,是次訪問剛好遇上石先生。
舊街坊 上街玩扯大纜
四十多年前,石先生已在登龍街開五金店,風光時曾有數個舖位,不願上鏡的他說:「一九七二年登龍街仲係條好靜嘅橫街,唔係大聲呀,喺登龍街,你搵唔到一個老得過我。」與華Dee哥闊別幾年,重逢自然聊起往日趣事,「一九七九年識咗新翠華老闆,嗰陣食晏就搵老闆揸架車出去車行睇車……」「係喇,留低我自己一個睇舖,踢晒腳呀!」華Dee哥這句話,頓時令大家開懷大笑。
幾年前,石先生身體出現毛病,加上業主加租一倍,他決定結束五金店,「之前轉舖位轉咗四五次都唔捨得離開登龍街,但冇辦法,負擔唔起貴租,惟有忍痛離開喇。」登龍街是他成長地方,病癒後他仍懷念這裏的日子,「舊時登龍街街坊會走出街扯大纜、跳飛機,𠵱家邊有呀?」華Dee哥補充:「當年好有溫情㗎,行出行入都會打招呼,有兩句偈傾,𠵱家撞口撞面都唔識嘅。」眼見登龍街食肆越來越高尚,他們也慢慢接受這殘酷現實,「成個銅鑼灣啲人只賣貴價嘢,平嘢冇得賣!歷史就係咁變化,但冇辦法,我唔及人就會俾人淘汰……」問石先生會否捲土重來,他笑言自己已沒本事,始終租金太貴了。
登龍街時代曲
2004年
酒吧捱不住地舖貴租,轉向高空發展,進駐永光中心及大利行,高峯期有逾二十間樓上吧,登龍街正式成為不夜天。
2008年
越開越多的樓上吧令登龍街治安漸差,打架傷人案幾乎每兩三日便有一宗,警方隨即開始打擊樓上吧。
2011年
日本豚王拉麵店登陸,登龍街再現排隊潮,令銅鑼灣掀起拉麵風。至去年仍有博多一幸舍、金田家等新拉麵店進駐。
2014年
Midtown開幕,成為登龍街最新地標,更有多間星級食肆,包括Jamie's Italian、東來順等等。
租貴扼殺小店
雖說登龍街是食街,但其他小店也不少,如有利腐乳王、老三陽、泰成雜貨、美雅乾洗及海富電器行等等。美雅乾洗在一九七二年開業,有利腐乳王更歷史悠久,一九六○年便出現登龍街。採訪當日,見有利腐乳王生意仍非常好,不少舊街坊及新客仔也由老遠走來幫襯,店舖時時擠滿人。但據夥計蔣小姐說,小店最終也要承受加租之苦,租金將會升至每月廿四萬,對於她們這種小本經營絕對是負擔不起,故將於明年十月遷至鵝頸橋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