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資助小學儲備「水浸」

47%資助小學儲備「水浸」

【本報訊】學界要求教育局增加撥款給中小學增聘教師,教育局「出招」揭示四成七資助小學(下稱資小)的「營辦開支整筆津貼」儲備豐厚,相當於五個月或以上開支,最高達五百八十萬元,相當於二十個月開支。局方要求「水浸」學校善用儲備提升教學質素,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則指當局容許學校可保持相當於十二個月開支,有關數據對學校不公。

教局促增聘教師

「營辦開支整筆津貼」並不包括編制內教師薪酬,校方可用於增聘額外人手,減低教師的非教學工作量或購買服務等。教育局在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出,根據二○一二/一三學年資小的經審核賬目,接近二百所資助小學在「營辦開支整筆津貼」/「擴大的營辦開支整筆津貼」賬目累計盈餘,金額相當於學校五個月或以上平均開支,「水浸」資小數目佔總數四成七。
教育局指有百分之五資小,盈餘更超逾相等於十個月開支;最高累計盈餘逾五百八十萬元,相當於學校約二十個月開支。局方指在過去數年,政府已投放大量資源以支援學校推行提升小學教育的種種措施,公營小學的整體學生與教師比例,已由○五/○六學年的十八點四比一,至一三至一四年度降至十四點二比一,同期資小學位的平均單位成本,由二萬四千六百四十元,增加近一倍至四萬七千三百二十元。
教育局指該批學校仍有空間善用現有的資源,以提供優質教育,即要求「開水喉」增聘教師。不過葉建源指出,教育局規定各校可把營辦津貼款項,累積達至最多十二個月的開支,局方應是公佈超標學校數目,而非公佈擁有五個月以上儲備的學校數目,「好離譜、奸茅,對學校唔公道,非常差勁做法」。他指學校需有一定儲備,以應付不時之需,如增聘人手、購買器材和進行小型維修等。
■記者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