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春了,雲海乍現的光景,是自然景色的瑰寶,有攝影愛好者在社交網絡建立群組,相約凌晨時分登山、冒着強風等候磅礡而來的雲海,從山頂上居高俯視,沿山巒流動的雲浪裊繞腳下繁華都市。
記者:黃靜薇
每年二至三月早春時分,天氣冷暖交替,是「捕雲」好時機;冷空氣沿山坡上升產生霧,霧滯留山谷便形成雲海。觀賞雲海最好於日出前一小時到達,記者周二凌晨四時多到達大帽山閘口,約半小時便到發射台下,十多名攝影愛好者已各據有利位置拍照。
須濕氣高風速平穩
由閃爍夜景等到天亮雲霧湧至,也需數小時,要碰巧遇上濕氣高、風速平穩的天氣,才有機會看到雲海。香港風景攝影會成員之一的Nikita年前開始拍攝星空、雲海,最享受當中等待的時光,「等一啲都唔辛苦,見到天空顏色嘅轉變,你會諗下一秒有冇再靚啲呢?」
擁有十多年攝影經驗的香港風景攝影會會長Tony,近年迷上拍攝大自然景觀,「睇到人哋影嘅相,先知香港咁細嘅地方都有咁靚嘅景色,好有衝動拍低」。
從事金融行業的Tony上班忙碌,但仍爭取上班前登山,平均每周兩、三次,「每一次影出嚟嘅相都有唔同,你預期唔到;夏天影到火燒雲、春天影雲海,好震撼」。大帽山、大東山、鳳凰山,都是熱門拍攝雲海的地方,最難捕捉雲海的是位於山頂的盧吉道,Tony解釋盧吉道高度僅四百多米,雲層要去到很低才形成雲海,比起九百多米的大帽山,成功機會較低,「上年二月有一日落雨,我哋九點幾就喺度等,等到半夜雨一停,一大片雲海喺西環嗰邊吹過嚟,大家都『嘩嘩聲』係咁影,好難先撞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