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級張飛獅頭來港展出

大師級張飛獅頭來港展出

【本報訊】「雄獅」匯聚舞出千年醒獅文化。二十五個神態各異的醒獅頭後日起於時代廣場展出,道盡半世紀來紮作獅頭工藝的變化。每逢周末更有創新的獅劇演出及獅頭紮作工作坊,令市民體驗這項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舞獅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獅子形態更是脫胎自三國蜀漢的「一王五虎將」,如黃色劉備獅象徵王者之風、黑色張飛獅代表勇猛。為期一個月的「一代醒獅」展覽,集合五十年代至當代作品,見證由傳統黃、紅、黑獅到新式彩獅的演變,其中更有兩頭早已絕迹本地、由已過身的香港紮作師傅羅安製作的獅頭。
屢奪世界醒獅大獎的姜偉池(三姜),借出獅頭促成展覽,又拜託日本武館朋友借來羅安記獅頭,「羅安師傅好寸,你間武館冇咁上下都唔整畀你;佢嘅張飛獅花紋粗豪豪邁,好靚好特別」。擁有近七十個獅頭的他指,每個獅頭都經過開光,破損後依傳統需要火化。

免費學紮迷你獅頭

三姜又引進以武術及動作說故事的獅劇,展覽期間有多場劇目演出,希望令更多人認識及尊重傳統醒獅文化。
展覽每逢周末亦設有獅頭紮作工作坊,市民可免費參與製作迷你獅頭,首場更邀得來自馬來西亞的林明國(老夫子)親自示範。老夫子以修補獅頭開始自學紮作,至今三十多年,因配色獨特廣受世界舞獅界歡迎,高𥧌期每年賣出一百七十個獅頭。
年輕師傅余英豪的作品亦在展品之列。他指香港紮作師傅屈指可數,因涉及工藝「極度複雜」,每個獅頭要花個多星期製作,但僅售數千元,「付出多但搵唔到食」。余英豪稱本地作品質量較佳,無懼內地平價獅頭競爭。\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