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突然成為香港的主題,政府扔三億,馬雲又扔十億。
原來香港人這麼喜歡創業?
白天不懂黑夜的凍,貧乳不知巨乳的痛,我只是「就業」,不懂「創業」。我想問一個問題,這能讓你看清,你其實是否適合創業?
「如果你眼前有一筆錢,你會用來買樓,還是用來創業?」
我相信香港人的答案:「如果只有十萬元,我會創業;如果有一百萬,我會買樓俾首期。」
創業只是賺錢的手段,十萬銀俾唔到首期,不如博一博創業;但一百萬夠俾首期,買樓才是終極目標。
阿媽教落,磚頭喺手最穩陣。
我明白,保險套也有刺穿漏水的一刻,樓市也曾遇到03沙士的大蕭條環境,但大家都相信,香港土地資源有限,人的住屋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所以循序漸進、有商有量有借有還,最終肯定可以實現樓價「普升」的終極目標。
創業不同,風險大回報卻不一定大,最重要創業無風可跟;炒樓的人只需跟前人買太古城包無死錯人。買完只需等,等政策等風向等人心等樓價升。
創業不能死跟,人家做咖啡店致富,不代表你照抄便成功。創業也不能開了店便食花生乾等,客人不會主動送上門。
那次訪問了開牧羊咖啡店的梁迪倫,他說做老闆比做員工更辛苦,一天工作十六小時!
創業風險又高又辛苦,而且不一定賺大錢。「係囉,你創業咁耐,買咗樓未啊?」去到最後,如何衡量一個人成功,還是愛用買樓做指標。
但我從未聽說喬幫主自立門戶創辦蘋果電腦,是為了買樓俾首期;朱克伯格搞Facebook,也不是為了俾首期。他們創業,並非因為打工唔成,而是他們有夢想要實現。他們有想法,這是比金錢更昂貴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