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囍匯500呎單位租三萬囍帖街舊樓變豪宅 街坊:人情味消失

灣仔囍匯500呎單位租三萬
囍帖街舊樓變豪宅 街坊:人情味消失

【本報訊】打着解決市區老化的旗號,市建局鏟平許多灣仔舊樓改建天價豪宅,例如利東街(囍帖街)變成「囍匯」及「囍歡里」。囍匯入伙在即,一個不足五百呎單位,以三萬元租出,一個基層街坊連租都負擔不到,被迫各散東西,原有的社區網絡同人情味消失得無影無蹤。
記者:陳東陽 林幗欣

囍匯陸續入伙,其租金之高令舊居民紛紛炮轟市建局令灣仔人情味不再。黃耀興攝

囍匯1期上月起陸續入伙,一個實用五百九十一呎的兩房單位,獲公司客以三萬五千元承租,另一個四百九十六呎單位,則以三萬元租出。據政府統計處去年公佈的最新資料,灣仔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冠絕全港,高達三萬三千五百元。換言之,灣仔居民全家一整個月「唔食唔使」,恐只能夠交囍匯租金。
重建而成的豪宅非草根居民可以承擔,本報記者追訪多位灣仔老街坊,當中有人炮轟市建局令到灣仔人情味不再,但亦有人就算搬走也都會為了舊街坊,而日日返灣仔。

「變到不知所謂」

早前住在利東街附近,現搬去柴灣單身長者宿舍的曾婆婆指,「我日日都返嚟(灣仔)㗎,坐到兩、三點先返去柴灣」,她每日長途跋涉往來灣仔的動力,正正來自一班老街坊,「嗰度街坊幾好㗎,個個都傾得埋」。面對面目全非的灣仔,「有啲舖頭以前幫襯開𠵱家冇咗,眼鏡舖、洗衣舖呀,加租加得好厲害,好多都變咗餐廳」。她指着周遭的商店向記者描述昔日的民生小店仍在的場面。
於灣仔內街租用地舖多年賣雜貨的張太太亦指,有部份老主顧即使搬到屯門、梅窩等偏遠地區,亦會特意回到灣仔舖購物。對於市建局以發展為名,將鄰里關係斬草除根,有灣仔老街坊開炮怒轟。
「我由出世就住喺灣仔,𠵱家六、七十歲, 呢幾年變到不知所謂」。太源街臘味乾貨檔檔主蔡先生自小於灣仔長大,檔口就在新近入伙的囍匯第1期旁邊,直斥市建局:「灣仔區七成嘅老人家走得嘅就走,去得嘅就去!」蔡先生形容灣仔重建前街坊和睦,互相幫助。「就算我話冇錢開飯,出句聲大把人唔使你比錢,佢請你食都得,我諗𠵱家都好難」。他認為如今新遷入的灣仔居民大多各家自掃門前雪,再難有當日彼此守望相助的情景。

以前窮富有溝通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陳允中剖釋,灣仔原是混合型收入社區,窮人富戶彼此互有溝通,誤會隔膜自然減少。但當重建項目將社區毀滅後改造成重門深鎖的豪宅,屬於保安嚴密、生人勿近的閉鎖社區,不再有對話的機會,更別說溝通和了解。據官方網站顯示,市建局於灣仔區內歷年來合共開展四個住宅項目,分別成為尚翹峰、壹環、囍匯1及2期、Queen's Cube、嘉薈軒等天價豪宅。
當中壹環最後一伙上月底售出,面積一千三百五十七方呎的高層樓A室特色戶,以約四千五百萬元連兩個車位售出,折合呎價逾三萬三千元。至於囍匯一期,去年初首批呎價賣二萬至二萬五千元,其後特色戶呎價達三萬元。
早年入伙的灣仔市建項目的樓價,現在亦隨大市同步飛漲。以最早入伙的尚翹峰為例,樓齡約八年,過去三個月屋苑共錄得約五宗交投,以實用面積計平均呎價約一萬七千五百元,居民收入都只能夠買兩呎。

街坊意見

太源街臘味檔檔主蔡伯伯
呢幾年變化極大,不知所謂。新樓租三萬幾蚊一個月,有幾多人月薪過兩萬?

灣仔雜貨店老闆娘張太
業主兩年加一次租,擔心舖租會繼續加落去,有熟客搬咗去第二度都返嚟幫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