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在歐美肆虐的百日咳,感染個案在本港有上升趨勢。衞生防護中心去年錄得三十宗百日咳病例,為二○○八年至今新高。過去五年累積近百宗感染個案中,近半患者為「未夠期」接種預防疫苗的兩個月以下幼嬰。專家提醒家長勿忽視百日咳,曾有嬰兒染病後要入深切治療部插喉治療,最終康復,建議父母要完成疫苗注射,避免將病菌傳播給嬰兒。
記者:梁麗兒
嚴重百日咳個案可致命,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百日咳個案由二○一○年五宗,增至前年及去年分別有二十宗及三十宗個案。過往五年共累積九十八人感染,患者年齡介乎二十日大至九十二歲,男女各佔一半。
非本地帶菌者增
而患者當中四十四人是還未到可注射第一劑預防疫苗的年齡,即兩個月以下的嬰兒,已被傳染患病,當中有十二宗相信是內地傳入。百日咳本地個案近期有上升趨勢,前年有十九宗,去年有廿四宗,顯示本地嬰兒感染越來越多。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表示,過往曾接獲數名嬰兒懷疑被家人傳染患上百日咳個案,由於病情影響致未能正常呼吸,要入住深切治療部護理,「插喉」協助呼吸,暫未有死亡個案,「香港有注射疫苗計劃,令百日咳一度幾乎消失,但因為近年本地嘅人流多咗,非本地人嘅帶菌者都多咗,變相增加嬰兒受感染風險」。
韓指,引致百日咳的桿菌會刺激患者的氣管,引致咳嗽症狀。礙於嬰兒的氣管未完全發育,感染百日咳後,「可能唔單止唔識得咳,仲會唔識唞氣,搞到面色都變晒」。過往接獲的嬰兒感染個案都要靠插喉作保護,個別患者更要插喉超過一星期。部份受感染的幼兒,因嚴重咳嗽,引致肺部氧氣不足,要「聞氧氣」治療。
成人若為百日咳帶菌者未必會發病,或只會出現流鼻水等與傷風感冒相似的症狀,但可傳給嬰兒,故年幼時完成相關疫苗注射,為預防百日咳帶菌或傳播他人的最佳方法,另要保持個人衞生,包括打噴嚏或咳嗽要掩口鼻、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若發現嬰兒有相關症狀,要及早帶往求醫,盡快使用抗生素治療,有助控制病情,加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