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意大利文藝復興大師米高安哲奴(Michelangelo)的傳世作品,不少人會想到「大衞像」和西斯汀教堂天花壁畫,現時還可能多了兩個銅像。這兩個裸男騎豹銅像出自何人之手,已困擾藝術家幾百年,直至英國劍橋大學附屬博物館前日宣佈,它們應是米高安哲奴早期作品,亦是他唯一傳世的銅像。
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 Museum)指這一對黑色銅像,在藝術界稱為「羅斯柴爾德銅像」(Rothschild Bronzes),原為銀行世家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阿道夫的藏品,其後多次易手,最後落在英國私人收藏家手中。銅像昨天在博物館公開展出。
這兩個銅像高一米,刻劃了一老一少騎在黑豹的神氣模樣,兩人都赤裸身子,各自舉起一隻手,似是向人群致意。
肌理風格極為相似
由於銅像的作者身份一直未有定論,十九世紀時有人說是由米高安哲奴鑄造,但沒相關紀錄支持,銅像上又沒署名。瑞士研究所曾對銅像進行掃描,斷定是十六世紀初鑄造;英國華威大學臨床解剖學家根據銅像的肌理比例,甚至肚臍的鑄法,認為跟米高安哲奴的風格極為相似。
直至去年秋天,劍橋藝術史榮譽教授若阿尼代在法國法布雷博物館,發現一幅米高安哲奴門生臨摹老師的草圖,描繪的正是一名騎豹的壯實少年。米高安哲奴的素描正本雖已失傳,但門生的強橫粗獷的筆觸,帶有大師雕像草圖的影子,由此推斷銅像出自米高安哲奴之手,估計是他完成「大衞像」後,在開始西斯汀教堂天花壁畫前的創作。專家考究仍未結束,最終報告七月公佈。
米高安哲奴造過多個銅像,「大衞像」就曾有銅像版,但在法國大革命時不知所終;另一個「教宗儒略二世銅像」在竣工後三年被融化來製造火炮。
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