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展籲關注麻鷹「原住民」

攝影展籲關注麻鷹「原住民」

【本報訊】香港不時會見到麻鷹的蹤影,資深生態攝影師蘇毅雄指出,本港約有二千隻麻鷹,是全球麻鷹密度最高的城市。他與另一名資深生態攝影師以「Hunt in the City」為題,拍攝本港麻鷹系列,希望喚醒市民欣賞麻鷹翱翔天際之餘,亦同時關注在香港這個急速發展的石屎森林生態,背後還有麻鷹這個原住民。

吃廚餘 反映港人浪費

蘇毅雄(Samson So)昨日表示,現代數碼相機器材雖然更容易捕捉拍攝雀鳥的技術,但掌握拍攝對象同樣重要。拍攝麻鷹系列給他的最大啟發,是香港麻鷹與港人沒兩樣,同樣面對調整生活方式,適應香港高樓大廈及急速轉變的發展環境。麻鷹雖然有如清道夫,吃掉我們的廚餘垃圾,但同時反映港人的浪費生活。
移居香港三十年、有二十多年觀鳥及雀鳥攝影經驗的孔思義(John Holmes),於拍攝麻鷹系列前,會先到多處地點觀察,包括香港仔及西貢海旁,用了九日每天約四小時,拍攝逾八千張麻鷹不同神態的照片。他說,觀賞麻鷹多年,隨着城市發展,麻鷹同樣流離失所,四處尋覓容身之所。

英國攝影師孔思義拍攝前會先到麻鷹出沒景點觀察。王子俊攝

佳能香港創立Canon「FOR EXPERT.BY EXPERT」專業平台,分享專業攝影師的作品。今次請來資深生態攝影師拍攝麻鷹系列。全球的鷹類猛禽雖然分佈各地,但只有香港、美國紐約及印度新德里是麻鷹最密集的城市。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指香港賞鷹地點,有港島馬己仙峽道、九龍昂船洲、離島南丫島、新界西貢及將軍澳堆填區。
■記者林社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