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雨傘運動後一無所獲、特首梁振英用施政報告炮打港獨思潮,進一步激化本土議題。「後雨傘時代」的首場遊行主題是「唔要假民主,我要真普選」,但更多團體昨高舉「香港獨立」、「復興香港」、「反普教中」等旗幟上街。有撐港獨成員指與其着眼於假普選應否「袋住先」,他們寧願集中討論二○四七年大限到後,香港究竟何去何從。
三十三歲的鄭俠,昨與幾位友人高舉「香港獨立」的藍色旗幟及港英旗從維園出發。他撐港獨,源於不想香港赤化、痛心主流泛民爭取民主近三十年仍未見曙光、痛恨中共對政改問題一直言而無信,所以想另覓出路。他不相信解放軍會出兵鎮壓香港,亦認為香港暫未有廿三條,對港獨只作探討,並不犯法。
鄭認為爭取真普選只是偽命題,「到咗二○四七年特區都會消失,『袋住先』到時會乜都冇」。他認為,回歸後五十年不變的大限快到,經歷過雨傘運動的「階段性失敗」後,港獨是保住核心價值的唯一出路,但他也承認現未成氣候。
反對「普教中」
七十五歲的黃伯與太太在雨傘運動期間一直留守金鐘,對於港獨思潮作動,他並不反感,「老人家都好開通㗎,我十幾歲喺大陸落嚟,咁香港根本係有自己政府部門、貨幣。唔會驚大陸出兵喎,因為香港係國際大都市,你開槍,咁外資都撤資啦!對中共有乜好處?」清場過後他仍上街抗爭,只因「條氣唔順」,「真普選係有選舉權同被選權㗎,人大八.三一決定,根本係剝奪香港人嘅政治權利終身!」
遊行沿途的街站當中,亦有數個提倡本土精神的團體,例如香港復興會大派本土政綱,提倡建「香港之國」,主張取回大陸移民審批權、立法會全面直選、廢除功能組別、電力、水源必須自給自足。該會顧問曾焯文表示,香港有自己一套完善的體制,包括貨幣、郵政、議會、憲法等,有國家之實,不是無中生有,「根據一國兩制攞番自己應得嘅嘢」。他指一旦建國將令香港大治,對香港及中國都有利,「中國可以喺香港攞到好多着數」。
此外,「正港語學」成員亦在維園派傳單反對「普教中」,成員Sam表示,不想香港本土的語言漸漸被消失,認為普教中「肯定係政治問題」,所以在後雨傘時代,要好好捍衞本土價值。
■記者佘錦洪、雷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