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你死我亡的債務關係 - 利世民

利字當頭:你死我亡的債務關係 - 利世民

貸款,只可以解決個人或企業一時間的流動性問題。說得白一點,我們總會有看錯了方向的時候,又或者被別人拖累惹來無妄之災。因為一時運滯,手頭緊一點,要應急錢,可以理解。
可是,當情況惡化到資不抵債的水平,更多借貸,不能助人絕地翻身。相反,向資不抵債的人貸款,結果不是債仔走投無路,就是債主血本無歸。破產,就是社會整體承認債仔永遠都沒有能力還債。
債主也不是沒有道義上的責任,所以當債仔破產,債務也要作一筆勾銷。當然,破產也不是隨隨便便誰說要破產就破產;蓄意借錢不還,有如盜竊,屬刑事罪行。
這本來都是簡單到不得了的江湖常識,但對各國尊貴的元首政客,卻變成了說不出口的避諱。越是資不抵債的國家,其他人就好像越有責任去借更多錢給它們。
其他國家,則急不及待要大舉發債。少數財政穩健的國家,也被迫要擴張央行資產負債表。只可以無奈地說,世界因為政治而變態瘋狂,可恨是有更多人將政客當成先知和英雄來崇拜。我不敢說政客都是愚昧庸碌之徒,但是當政治的遊戲規則主導了經濟秩序,結局通常都是經濟災難。
像希臘,明顯是一個資不抵債的國家,沒有還款能力,可是現在歐洲卻有不少人認為希臘不應該徹底改革,更不可以緊縮開支。而且這個氣氛正在蔓延至歐洲其他國家。昨天西班牙的又有十萬人上街示威,反對緊縮政策。事實上,由歐債危機開始至今,歐洲諸國政府沒有減少過多少支出,但是在政黨動員之下,那股對德國的敵意,正在與日俱增。
因為歐元的掛鈎,整個歐洲的金融體系已經形成了一種道德風險。幾年前,第一次爆發歐債危機,結果化解燃眉之急的方法,還是透過買債的變相量寬。之後歐洲大多數國家的經濟,一直沒有起色。回到最基本的問題,有些國家根本是資不抵債,卻以舒緩流動性短缺的方法處理。歐洲諸國的命運,就正如先前所講,將會是債仔和債主雙方,你死我亡的關係。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