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動物:請李逸朗睇飛鳥俠 - 柳俊江

反智動物:請李逸朗睇飛鳥俠 - 柳俊江

(警告:內含《飛鳥俠》微量劇透)

《飛鳥俠》甫開始,主角便使用他的超能力──用舞台燈把演員擊昏,全因為他的演技太"over"。如果,我們也有這種超能力,我相信全香港的舞台燈,都會飛去李逸朗屋企。

看表演,呆口呆面當然掃興,但遇上over的表演者,有時我寧願唔睇,免得害死腦細胞。話說我早年參與獨立電影《哭喪女》的演出,埋位時自以為感情澎湃,演得七情上面,到做後期時發覺演得過了火,表情太露,自己看也不好意思,恨錯難返。到最近拍《雛妓》幸好角色溫溫吞吞,自己也多了控制,所以演出來的效果不致太差。
寫稿這夜,我又再獨對無人的空氣,因為要寫這題材,我儍豬豬地點了李君的《儍女》, 穿起毛衣保暖,再用盡勇氣和忍耐力,聽了一分十五秒。我想,可惜這首歌太遲推出,否則我必然推薦給《哭喪女》的導演做配樂,恐怖場面可能比《驅魔人》更震撼……
這樣的演出,簡單來說就是徹頭徹尾的失敗,沒有聽的必要,更沒有談論的空間。奇怪的是,李君似乎透過他人生中最失敗的作品,重拾觀眾的關注和工作的機會。聽聞最近找他做訪問要排隊,而因為大小媒體「癲埋一份」,有些訪問更被他經理人臨時取消,奇哉。
我想起了《飛鳥俠》的主人翁,一個本來靠誇張特技片發迹的荷李活演員,要押上一切在百老匯舞台上證明自己的演技。他鄙視演藝人要靠網絡炒作,鄙視facebook,鄙視twitter,鄙視所謂“viral”(網絡傳染式爆紅)文化。他以為做出好的演出,觀眾就會知道他能人所不能。不過,甚麼是好?甚麼是壞?誰保證觀眾真的懂得欣賞?誰又能保證自己的演出一定是傑作?在這中間迷失的創作人,有如恒河沙數,當中也許包括李逸朗君。
「飛鳥俠」最後以最over的方式結束了舞台演出,出乎意料成為一塊最viral的題材,諷刺地助他闖了人生第二個高峯,想起來,真和李君《儍女》異曲同工,都是當今網絡世代上演一齣又一齣的「大團圓悲劇」。
始終,失敗就是失敗,我不可能再忍受多一次一分十五秒,壞作品不會因為多人談論變成好作品:“A thing is a thing, not what is said of that thing.”
我建議李逸朗去睇《飛鳥俠》,我請又點話。

Profile:柳俊江

前新聞記者、主播,動物NGO工作者。現為自由傳媒人兼「另類生態學家」,透視傳媒生態、動物生態、社會生態。《反智動物》討論最高智商靈長類動物之種種反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