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施政報告建議放寬輸入外勞,勞工界強烈反彈。消息透露,政府近日再向勞顧會提出輸入三批合共二百四十六名建造業外勞,是近期最大批申請,其中一批為數三十六個外勞名額,被政府界定為人手短缺工種,包括焊接工及釘板工等。
涉港珠澳橋工程
有勞方委員稱初步反對,促承建商進一步交代理據及承諾加強本地培訓,盡量減少輸入外勞。
消息指,最新交由勞顧會審批的建造業外勞申請,涉及最多人手的一批共要求輸入一百五十名外勞,職位包括預製橋樑構件安裝員、吊裝架操作員等,月薪二萬多元,申請公司承接了港珠澳大橋主橋至機場島觀景山一段的香港接線工程,該公司向勞工處稱,如欠缺人手,將令大橋無法如期完工。另一申請涉及同一工程的不同崗位,要求輸入六十名外勞包括攪拌船機械操作員及物料船操作員等。
最後一批申請的承建商則承接了中環灣仔繞道(會展段)項目,要求輸入三十六名外勞,包括焊接工、木模板工及索具工等,月薪由二萬六千元至三萬四千元,政府去年制訂了一份有二十六個建造業人手短缺工種的清單,就有關工種的外勞申請加快審批時間,這批外勞屬於清單之列。土木工程署支持有關申請。有勞顧會勞方委員指,勞工處處長唐智強早前表明對外勞審批有最終決定權,加上部份委員投票取向成疑,即使提出反對也未必能成功阻攔,但他會繼續要求承建商改善待遇及加強本地培訓。
■記者盧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