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出爐後引起各界討論,當中宣佈出售新公屋給綠表居民、出售新居屋、市建局及房協推資助房屋,及增建公屋等解決房屋問題,行政長官梁振英日前補充,相信本港房屋長時期供不應求的情況應該接近尾聲,惟筆者認為,當中提出的供應量亦未能滿足需求,而近年政府不停主動賣地,亦只是將土地儲備提早應市而已。
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宣佈多項增加房屋供應措施,且在日前表示,未來3、4年會大量增加住宅供應,一手樓將有7.4萬個單位,是有紀錄以來新高,相信本港房屋長時期供不應求的情況應該接近尾聲,因政府已推出「雙辣招」,又不斷增加房屋供應,及想辦法增加資助出售房屋供應量。
而梁特首似乎更認為解決樓市問題的其中一個關鍵在於公營房屋的供應量,故提出在2014/15至2018/19 年度的五年期內,預計共有77,100個公屋單位落成,另房委會將於2015/16及2016/17年度分別預售約2,700個及約2,000個居屋單位;及提議把一些興建中的公屋項目售予現行公屋租戶或即將獲編配公屋的「綠表」人士。
筆者對供不應求的情況應該接近尾聲的講法有些質疑,未來5年供應雖然有所上升,但亦只可說是從低位回升,若以2000至2004年新盤供應的高峰年代,當時平均每年供應逾2.7萬個,未來5年的供應並不是一個新高的數字。而短期房屋供應方面,仍然是僧多粥少,使樓價不斷攀升。
而且近年政府不停主動賣地,只是將土地儲備提早應市,未來持續有新的土地供應,才能根治樓市供不應求的情況,如未能持續,也難滿足市場需求。當然,筆者亦希望特首能夠兌現承諾,繼續多管齊下,落實未來的供應數字,未來供應見穩,一定程度上有助穩定樓巿長遠發展,才可讓市民安居樂業。
張肇栓
置業18主席
Email: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