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獵人

廢墟獵人

追逐日出日落雲海美景以外,在兩三年前在港興起的廢墟攝影,也不容小看。HK URBEX(Hong Kong Urban Exploration)的攝影風格強烈,軍營並非最惹人熱議或非議的一輯,航拍兼下水爬上在長洲擱淺的越南貨輪Sunrise Orient,深入港鐵施工現場,步步驚心,一心以為他們又是廢青、龍友,短促的剪接看得人血脈沸騰,扮型還需真功夫,核心成員Ghost和Echo Delta被鬧無數次,為的是為歷史補白。

記者:邵超

攝影:劉永發

Ghost喜歡貼近地面拍攝建築物,一來方便,二來可以突出空間感。

灰綠色的印度廟以聖潔的蓮花為概念,被榕樹群包圍。

抬頭望向天花便清楚看到漂亮的六角形。

冒被捕風險 記錄地方歷史

每逢行山時,總會經過山中廢村,大自然重新佔領人工建築,散發一份淒美氣息。數數手指,香港的廢墟攝影團為數也不少,而且部份已舉行過小型攝影展,包括荒凝止息、遊棄人間、攝影廢墟藝術等,廢墟攝影作為攝影藝術一支派,不公開地點、不破壞環境是公認的行規,往往是一相加一段小字,聊作地點提示,鼓勵自行探索。HK URBEX最獨特之處,是結合圖片集及短片,兩年前由Ghost和Echo Delta創立面書群組,核心成員還有三位同好,二人本業分別是媒體記者和攝影師,畫面的新聞性很強,年前探索過西貢蠔涌亞視舊片廠後便着迷。
Echo Delta說:「每一個建築會有自己的一套相做研究,寫一篇文關於這個地方的歷史、背景,以及所見所聞,這樣像看新聞,比較全面。」寫文時發生「藍眼淚」事件,令人更關注拍攝自然景色時的攝影道德,Ghost說:「雖然要偷偷闖入,但我們不會破壞任何東西、不會帶走任何東西,而我們不是要犯罪,只是來到拍照然後離開。」一旦被護衞員發現,當然會被送警處理,但攝影本無罪,道德不道德,看人的品格,「你看看這裏多美麗,有着香港少見的自然環境,這些建築就像是人工與自然的結合,我認為這都應該告訴香港人。」

細心拍下 花鳥昆蟲

奉行守則,我們只能透露這裏是粉嶺一座軍營,「現在有Google Map、上網找很方便,Urbex的樂趣是先找到地方,然後想方法進入。」這裏有間於六十年代建成的印度廟,由當時駐守的尼泊爾𨫥喀兵興建,六角形建築呈蓮花狀,四個出入口上有小窗,內部則塗上橙色及藍色,外面設有祭壇,已被政府列為三級歷史建築。Echo Delta說:「其實我們也有些矛盾,公開了圖片和片段會有人跟風,但一般人的心態卻覺得這些地方有趣或者污糟邋遢而已。」而結合攝影、考古和探奇元素的廢墟攝影迷,看到廢墟裏人們生活過的痕迹,還有廢墟裏的現有居住者,即花鳥昆蟲,都會細心留下攝影記錄,當廢墟不再,這些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每座建築都是活的博物館,訴說着自己的故事。

獵人裝備

迷你細cam:用GoPro等細機,可放頭頂或手持。

面罩/口罩:營造風格及保護臉孔,亦不怕曝光。

自拍神棍:方便安裝GoPro及攝影穩定器。

沉色衣服:也可穿保護色,宜穿長褲及抓地力強的鞋避免受傷

手套:應選厚質地,方便攀爬。

Echo Delta:「我們所做的是Urbex都市探索,我們不建議別人去做或抄襲我們的做法,但如果必須或需要去探索,我們建議必須做足安全準備,避免受傷。」

有人生活過的地方,就有機會留下廢墟,這些人文痕迹是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碎片。

每一塊告示板,都可以為這座軍營的歷史補白。

附近亦有一個參照尼泊爾廟宇而建的祭壇。

二十年代興建的軍營,建築富現代主義,實用而美觀。

被榕樹和印度橡樹圍繞的軍營建築其實危機四伏,到處有不少玻璃及碎片,HK Urbex每次探索都帶備急救包及保持警覺。

廢墟傳奇

太古漆廠:

一九九○年領導香港漆油市場,二○○八年易手兼易名,青衣舊廠房現在只留下一座巨型工廠,破落得像喪屍出沒之地。

白屋:

政府部門本身或私人移交的荒廢物業為數頗多,部份由產業署管理,也有場景出租服務,建築本身富有特色,人們逗留過的痕迹亦具考究意義,像五十年代初期落成、俗稱白屋的域多利道扣押中心,原是駐港英軍皇家工程兵會所,五十年代末改為政治犯拘留所,李安的《色‧戒》亦曾在此取景。

小欖醫院:

政府覓地起樓難?審計署不止一次揭露政府部門空置物業率嚴重,包括公務員宿舍。屯門小欖醫院專門為嚴重智障及無法獨立生活人士提供護理服務,於二○一二年搬遷後丟空至今,一間間病房、兒童活動室、戶外花園都如外星人空間。

神秘豪宅:

何東花園以天價賣出,政府對於私人歷史建築所做的能力有限。不少半山豪宅在歷史建築名單上悄悄退場,Ghost對於這所凝固在三十年代歷史大宅甚為好奇,為保護它,鮮有地連地點也不肯說。

裁判法院:

HK URBEX喜歡用一組圖片來呈現廢墟的建築與人文痕迹,告示牌、塗鴉,都是人類留下的痕迹,這間位於新界區的棄置裁判法院,可借古鑑今。

法院牆上有不少塗鴉,令建築內部更添詭異氣氛。

外國獵人:我犯法,但沒有犯罪

廢墟攝影是小眾興趣?未必,台灣有人辦廢墟誌,日本也發展最大型廢墟軍艦島為旅遊景點,因廢墟攝影而揚名的攝影師亦有很多,特別介紹這位美國二十四歲年輕藝術家Johnny Joo,皆因他跟朋友早前因誤闖仍有人使用的「廢墟」被捕,「法官、警察和朋友紛紛問我們,為何不收起樓梯而被揭發。我是犯法,但沒有犯罪。在我看來,廢墟需要經常讓人訪尋,與其讓它被時代遺忘,不如配合相片及龐大的資料搜集為它們做記錄。它們確實存在過,是社會的一部份。」
Johnny被捕後的心情,點出廢墟攝影的本質,「廢墟攝影是一門呈現人類存在過後的建築遺蹟裏的生活痕迹。最近我想發掘為何鄰居一夜間搬走,他們的家具仍在,被鋪的叠法像他們剛剛起床離開。」他生活於俄亥俄州,城市發展與鄉村人口遷移,產生了大量的廢墟,他從小喜歡四處探索,十六歲時一次往探訪姐姐,被一荒廢農舍吸引而開始攝影,最近還籌備跨省廢墟攝影計劃和出版攝影集,認真地記錄發生在他的出生地及美國的故事。
網站 http://architecturalafterlife.com

Johnny Joo:美國藝術家,成立廢墟攝影臉書群組UrbexUS。

這張爬窗照片,刊於Johnny被捕的新聞上,他銘記教訓。

森林裏一輛輛廢置列車,就像活的博物館,Johnny之前曾在此露營,之後也沒有透露地點,讓此地成為永遠的秘密。

在二○一○年他跟朋友日與夜都為這個荒廢工廠着迷,玻璃牆反映外面的大自然,形成一條奇異的綠色大道,「就像通往異世界。」

初次踏足這間屋是一九八○年末,屋子被樹木包圍幾乎看不見,一九八四年再訪時屋裏的東西有點亂但仍然保持原樣,是塊瑰寶。

侵入政府土地屬違法

拍照不犯法,但亂入別人的地方拍照犯法嗎?律師梁永鏗表示,香港法例第228章《簡易治罪條例》第4(30)條說明,侵入或容許獸類侵入歸屬於公職人員或公共機關,或由公職人員或公共機關管轄或管理的任何宅院、物業單位、墓地或土地,即屬違法,違者最高刑罰為入獄三個月或罰款五百元;如若非法侵入加上刑漽、盜竊或干犯其他嚴重罪行如毆打他人、強姦等,警方可以入屋犯法罪(俗稱爆竊罪)起訴,最高刑罰為入獄十四年。如土地屬私人地方,即使僅進入該範圍拍照或沒有干犯罪行,亦有機會被起訴以遊蕩罪。

部份圖片由HK URBEX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