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年,不時發現個別行業職銜發水的情況像發水樓般普遍,入職是顧問、經理,幾年後就成了助理董事、助理總裁,履歷表閃閃亮。有了孩子之後,又常發現坊間一些比賽,名稱也發水得驚人。一些「全港XXX比賽」,無錯,全港小朋友也合資格參加,但由於比賽認受性不高、才兩三屆貨色,實際參加人數不多。小朋友贏了此等比賽,在Portfolio上多了一個「全港XXX比賽冠軍」潤飾一下,本來無傷大雅,但父母若誤會這會令考學校的成功率大大增加,則無疑是諗多咗。
個別機構或嫌「全港」未夠勁,竟將比賽冠上「亞太區」之名(雖無亞太區之實)。朋友仔曾相約女兒組隊參加一個幼兒接力賽,比賽場地本來只是新界西某運動場,現場只有一、兩個外籍小朋友。大家柴娃娃跑了一次,結果捧來一個「亞太區XXX比賽」亞軍的獎盃。想不到事前只練習數次,已沾了「亞太區」之光,因此每次見到這個獎盃的水份,不禁失笑、也有點汗顏。
最近,和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朋友聊天,才驚聞發水之最。這朋友同時負責大學招生,不時要做面試官。她談到面試軼事,除了有非聯招考生送上厚達六十多頁的Portfolio網羅十多年的比賽收穫外,還有一名內地考生寫他曾有份出席聯合國大會,朋友當下嚇了一跳,滿腦疑問,經了解後才知那是「模擬聯合國大會」,在內地學界頗流行。其實「模擬聯合國」也歷史悠久,屬學生活動,每年在多地舉行模擬聯合國會議,旨在培養學生的辯論演講能力,但畢竟和真正的聯合國相距十萬八千里。
社會上實在不難找到這類裝腔作勢的例子,朋友說「有些事,唔知就嚇死,知就笑死」,不夠心水清,真的隨時被拋窒。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