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設計於香港絕非尋常路,慢工出細貨難以與「快靚正」匹敵,香港店舖租金失控上升,也嚇怕不少有志於投身服裝設計的年輕人。幸好香港仍有一班熱血年輕人,「第五屆香港青年毛織設計師大賽」三名勝出者皆為時裝設計系大學生,時裝大師Vivienne Tam亦盼望香港人能細味毛織藝術品。
記者:楊麗珊、許維雅
攝影:林栢鈞
比賽當日Vivienne Tam展出了二○一五年最新Opera Girl戲曲娃娃毛織系列,全系列以中國戲曲娃娃為主軸,配以紅、黑、白三色為主色,完美展現她的設計理念,將東方文化及年輕化融入時尚設計。她大讚參賽者毛織作品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新織法,眾多衣料中她特別鍾情於針織,「針織設計易做易着,着上身柔軟舒服,亦具保暖效果,未來會增加此類作品系列。」談到支持本地學生設計,她認為現時社會仍未開始轉向留意小眾設計,設計之路仍然刻苦,但發展機會已比她的年代多。
得獎非偶然 要苦拼四個月
就讀香港理工大學毛織設計學系三年級的冠軍得獎者伍小梅(Katie)由構思、繪圖至入圍十強,再到動手製作至比賽前的最後一分鐘,歷時長達四個月。Katie的設計取材於紙張立體雕塑藝術家Matthew Shlian的作品,強調層次與線條的平衡。她訴說途中與其他參賽者的設計相比,覺得自家設計平淡,於無限次fitting輪迴折磨之下曾想過放棄,最終苦盡甘來,獲獎得到肯定。
亞軍李浩茵(Tiffany)與季軍顏雲婷(Teenie)的作品則具社會性,期望帶出不一樣的概念與內涵。Tiffany的作品取材自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內的「無臉人」,希望帶出外表險惡卻內心善良的概念。Teenie的作品則取材自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著名悲劇《哈姆雷特》,作品名稱為劇中主角丹麥王子名句“To be, or not to be”,希望帶出人每天遇到兩難抉擇,黑色厚重剪裁如保護罩加於身上,暗喻城市現代人隱藏真正自我。
仍在學的三位學生堅持做好設計,希望終有一天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專業時裝設計師。Katie亦表示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於這個三歲已要通曉琴棋書畫,卻又不鼓勵以藝術為業的年代,要得到家人支持並非易事。期望未來能看到三位於時裝界大放異彩,成為設計界青年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