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意見】
同陸東一樣,由大行星級分析員轉型做基金經理,還有滙豐前地產分析員張一鳴(Derek)。由二○○五至二○一○年,他兩度由分析員轉做「芬佬」。四年前他看淡基金業前景,轉投內地房託基金開元產業投資(1275)做行政總裁,張一鳴歸納出業界三大難處。
集資困難 監管趨嚴
先是集資難,「金融風暴後,投資者只會信最大、歷史最長基金,細基金冇得做。(例如)美國投資者唔熟亞洲,點搵三九唔識七嘅基金投資」。第二是基金表現難,原因是政策主導市場,「(市場)冇得分析㗎喎,一係贏到開巷,一係輸到死」。他以去年中資股為例,「long funds(長倉基金)逼住發達,因為焗揸股票;hedge funds(對沖基金)唔信(政策市)就被政府挾到嘔」。最後一難是監管趨嚴,增加基金營運成本,「以前後防唔重要,𠵱家好重要。基金唔夠大又點養後防」?
惠理基金創辦人謝清海是由大行分析員轉型自立做基金的典範,張一鳴指,謝清海九三年開業後遇上港股大牛市,近年出道的小型基金就難再有「造英雄」的時勢,亦是他四年前轉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