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每逢一個國家舉辦體育盛事(圖)都會盡力推廣旅遊,列舉有多少盛事及大型「parties」會舉行、那裏有high-end cuisine或享樂的地方。例如新加坡F1周、大型賽事如巴西世界盃、俄羅斯索契冬奥等。今次亞洲盃結合澳洲網球公開賽,也是努力推廣的好例子。
不過,這種競爭越來越激烈,現今世代的party本身就像過眼雲煙,結束後不留痕迹。極度向前行並沒不妥,不過長遠看與現在常說的「可持續性發展」背道而馳。一個國家或城市最重要的發展其實不應只是搞parties,也要為本地人的興趣有相關發展!
至於談第三方party是完全另一課題;歐洲及國際足協正致力遏止球員的擁有權由球會以外的第三方 party持有;國際足協亦極力遏止未成年球員的轉會,特別是國際轉會。除巴塞隆拿外,最新被調查的亦有皇馬,國際足協的態度像對洪水猛獸一樣!真的是這麼一概而論嗎?
首先看看非洲國家盃!很多人認為是非洲球員踏足歐洲的一個機會,但現時歐洲大球會由發掘、注意到收購已不是靠這種大賽了。球探、經理人網絡及各種足球學校已捷足先登,姑不論在非洲國家盃中,已踏足歐洲大球會的球星在比賽中是否盡全力,惟無疑是非洲球員全面到歐洲球會發展,對其國家足總並沒帶來利益及發展其足球的資源!以上禁止第三方持有及禁止十八歲以下轉會,其實對大量出產優質球員的非洲國家更為無奈。
如果相關足總能成為具潛質年輕球員的持份者及經理人,便可在輸出球員時拿回合理的回報,也不會發生像澳洲的基維爾往歐洲發展的爭拗。另外又例如盧卡斯施華轉會皇馬後,母會高士路仍佔其部份權益。這做法既可令皇馬減低成本,高士路也可進一步看好他的前景,即一紙合約每個party都得益,這是洪水猛獸嗎?世界萬變,監管機構不高速反應,反而很容易變成古代暴龍呢!
何輝
廣東省體育台體育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