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這次人質危機中,在國內受到不少政治壓力,但他藉此將問題焦點轉至自衞隊在海外保護國民能力受限制,意圖將危機變成擴大海外派兵和修改和平憲法的契機,在國內勢引起激烈辯論和民意兩極化。
湯川遙菜被斬首後,日本周日有數百民眾在首相府外示威,批評安倍解禁集體自衞權、放寬武器出口等舉動,改變和平國家形象,招來伊斯蘭國(IS)針對,又對國民被綁架毫無作為。在野黨和傳媒都批評安倍營救人質不力。
進一步以強軍為核心
分析指兩名人質若都被殺,輿論壓力擴散至執政聯盟內部,事件或演變成安倍政權的危機,但倘若事件不致令他下台,安倍就會利用事件進一步推動以強軍為核心的全面正常國家化,甚至有雜誌文章指安倍「有理由為人質事件竊喜」。
安倍昨天表示要與執政夥伴公明黨重開安保法制改革協商,因為國民在海外遭遇危害時,「自衞隊具備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發揮」。中國軍事專家尹卓指安倍想把這次外交政策上的災難性事件,變成對修憲有利的事件,很可能以支援美國反恐為由,把自衞隊逐步走向海外。
上智大學政治教授中野晃一認為,日本輿論對此反應將兩極化,「批評者會說幹嗎美國想你歸邊就插手人家的戰爭,自找麻煩;保守派卻會說事件反映我們有需要更有力投入反恐戰」。
中通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