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百褶裙 優雅上陣女生投球是道

穿百褶裙 優雅上陣
女生投球是道

愛美是女孩子天性,就連打波也不例外。清新短裙是投球運動的標誌,藍田聖保祿中學就以一襲百褶裙成生招牌,吸納潛質新血在場上優雅飛舞,今年這班短裙美少女更重奪女甲后座,成功捍衞學校數十年的金漆招牌。
記者/攝影:鄭嘉慧

藍田聖保祿屬區內名校,更是投球界享負盛名的土炮「兵工廠」。從大門走進這間傳統女校,眼前操場沒有例牌的籃球架,反而佇立了兩個投球架,成為校隊的私家訓練場。身兼港青代表的隊長岑蔚淇(Heidi)說起歷史時也充滿自豪感:「我們讀的是女校,聽說是以前的校長怕打籃球有太多碰撞,於是引入投球,現已有數十年歷史。這運動甚至是體育堂的必修課,每個中一生都必需學懂。」

投球講究球員儀態,在十呎高的球架下爭奪空中球已算是激烈場面。

獨家款式兼顧儀態、舒適

投球場與籃球場面積相約,只是球架少了籃板,皮球亦較籃球輕和細。每隊可派七人上陣擔當不同位置(見附表),最終自然是投籃得分高者勝。投球隊員亦不准強行搶去敵軍手上皮球,更謝絕一切身體碰撞,規則多多之餘,還要球員顧及形象;聖保祿響應投球界傳統穿裙上陣,還特別從英國訂造寶藍色百褶裙,這設計多年以來沿用至今。
穿裙打波保持儀態,滿足了美感卻略嫌不夠方便。隊員口裏說不習慣,但有部份同學確實是為裙子而入隊。主力射球手盧凱菁笑言,師姐們早已設計「獨家款式」解決難題:「球員一般會穿短褲打底,防止走光,但外加短裙比賽,跑一會便難免覺得熱。我們的百褶裙裙頭用了魔術貼(小圖),若非進行正規比賽,覺得熱便可一擲丟出場邊,轉身繼續投入爭勝。」

力抗外籍「巨人」學界稱后

穿上裙子外表如少女,其實隊員心中狠勁十足,多年來以「小矮人」姿態,在學界賽及青年聯賽力抗國際學校的「巨人」。隊長Heidi說:「投球在國際學校非常盛行,她們全部都比我們高,所以默契才是我們的必殺技。我們每周練習兩課,還會跑樓梯鍛煉體能,比賽時亦會多傳地波,將弱點變作優勢去爭勝。」
上月初,坐擁四名港青代表的聖保祿便上演了一場扣人心弦的全港中學校際女甲決賽。面對港島學校,這班「小巾幗」多次被對手超前,幸在危急關頭得分,終以26:25重奪失落一年的冠軍寶座。Heidi笑言終可以勝仗捍衞傳統:「幾年前,我們的師姐曾因比賽撞着上課時間,無緣出戰。近年換上我們這班師妹接棒,穿起這條藍裙子,感覺就像賦予我們使命感,要打出百二分水準,捍衞學校多年以來的傳統。」

投球知多啲:本地發展

現時本地聯賽多在香港足球會舉行,公眾球場除了深水埗的露天專用場,不少室內場館亦配備投球架,供租場人士使用。硬件充足,本土人才卻未足夠,如學界甲組十三支隊伍中,有七支屬國際學校代表;現時港隊十二人中,約有一半為洋人面孔。
港隊代表戴家恩(Mandy、圖)去年畢業後以舊生身份回校執教藍田聖保祿校隊,她期望隨着本港投球場漸多,可引入更多本土新血:「其實港隊近年在亞錦賽成績不俗,像上屆便從十多隊中取得第四名。若由學校做起多參與投球,並引薦潛質新血參與港青選拔,相信將來可打造一支真正的本地薑。」

起源

又稱籃網球、無板籃球或英式籃球,據知在一八九○年從英國開始盛行,屬於當地女性貴族的體育活動,讓她們可穿上裙子,在較少身體碰撞下輕鬆享受運動樂趣。

玩法

每場比賽雙方可各派七人上陣,歷時四節共六十分鐘,每節由兩隊中鋒輪流在中圈開球,球員接球後必須在三秒內傳球或射球,入球得一分,高分者勝。

位置

每隊射球手、攻擊手、翼鋒、中鋒、翼衞、後衞及守球手各一,在指定區域活動,如射球手只可在籃底半圓內接球射籃,翼鋒及翼衞亦不能走入籃底半圓(圖)。

獨有規則

故意或無意觸碰對手,如推倒、撞擊、絆倒和用球擲向對方等,一律被視作犯規,防守球員亦只可在對方持球球員的九十厘米以外進行攔截(圖)。

識睇,一定係睇足英台【英波Live】:
http://soccer.appledaily.com
http://bit.ly/engball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