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大選得票最多的Syriza自稱為「左翼激進聯盟」(Coalition of Radical Left)。
天下的政黨,在野的時候,都一定是反對派,一旦掌權,就變成既得利益的守護者。一開始的時候,Syriza定位做反建制的左翼聯盟,由中間偏左的社民連,到極左的托派、毛派都有。對香港人來說,這種組合一點都不出奇;唯一分別就是這裏沒有人自稱激進,但個個都爭相認作勇武。
Syriza裏面也有疑歐派,但聯盟卻一直都沒有將反對歐洲一體化作為政綱。甚至在今次選舉,帶領Syriza贏得選舉的Alexis Tsipras,也只是避重就輕地說:「歐元不是我的癖好(Euro is not my fetish)。」這句話,要怎樣去理解都可以。但請謹記,政治永遠都不要聽政客說甚麼,要聽他們沒有說甚麼。
希臘不會脫歐,德國更加不會;希臘不會縮減開支,德國又可以怎樣?當然,歐洲央行也非常可能發生拒絕購買希臘發行的國債。希臘政府會否有無法再舉債的一天?到時又會怎樣?那就要看究竟歐洲其他國家的銀行,手上持有的希臘國債有多少。這場角力,其實二○一○年爆發歐洲債務危機開始就已開始,至今仍沒完沒了。
希臘的取態,除了影響歐洲央行的買債方針,也會歐洲其他國家的財政方針。法國的奧朗德當選時已經立場鮮明地表示,政府怎樣管理財政,涉及主權問題,不容別國指指點點。所以,今次激左聯贏出希臘大選,第一個發表賀詞的就是法國。
先有法國,再來希臘,歐洲越來越多以左翼掛帥的政黨當選;在光譜的另一端,又有一群自稱極右的反歐疑歐派。事實上,左與右,除了口號以外,我看不到有具體上的分別。
選舉政治永遠是地區利益先行,製造敵我矛盾,當然是槍頭對外。所以,歐洲的局勢,短期內很難有和諧融洽的局面,而每次出現爭拗,就一定影響資金流向。可以肯定這個情況下,美元和黃金有一定支持。歐洲央行,亦很大機會借機擴大資產負債表,結果歐元兌美元將會更弱,這將會是二○一五年的大勢,錯不到那裏去。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