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最差 內地工業利潤跌8% 大行:中央或助降融資成本

三年最差 內地工業利潤跌8% 
大行:中央或助降融資成本

【本報訊】作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之一的內地工業界,情況似乎越來越嚴峻。內地昨日公佈,二○一四年十二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按年跌8%,創逾三年有紀錄以來低位;有經濟師預期人行會減息以改善企業盈利狀況。
記者:周燕芬

企業盈利大跌,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分析,由於工業出廠價格、購進價格回落,對工業利潤下滑影響加劇;油價下跌帶動下游產品價格下降,對石油、煤炭等行業利潤打擊明顯;成本費用增長亦加快擠壓利潤空間。民生銀行(1988)報告認為,這與營業收入下行和高企的融資成本有關。法巴則預期,中央可能會採取措施降低長期融資成本以改善工業利潤,第二季度人行有機會減基準貸款利率。

多個省份降GDP目標

國家統計局公佈,去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約六萬四千七百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3.3%;實現主營活動利潤約六萬零五百億元,升1.6%。單是十二月利潤總額為八千五百億元,大跌8%。去年以國企表現最遜色,實現利潤總額跌5.7%至一萬四千億元;外商及港澳台商表現最佳,升9.5%至約一萬六千億元;私營企業升4.9%至約二萬二千億元。行業方面,以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表現最遜色,跌79.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表現較佳,增長19.1%。
另外,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表示,二○一五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目標為8%左右,略低於去年的8.3%。
各省市陸續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多個省份並未完成去年GDP目標增速,並下調今年的GDP增速目標預期。其中,上海市更是首次取消今年GDP增長的具體目標;寧夏、天津、新疆等地下調增幅逾兩個百分點。而河北去年增長目標為8%,實際增長只有6.5%;寧夏目標為10%,實際增長只有8%。此外,對於今年的發展規劃,各地不約而同地對接國家重點戰略,如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以及「一帶一路」等。
法巴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陳興動亦預期,今年全國GDP增長會放緩至6.8%,原因是出口增長不會如去年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整頓也對基建投資有所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