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億撥庫房 助設房屋儲備金

275億撥庫房 助設房屋儲備金

【政府分賬】
去年度外滙基金投資收益雖較前年下跌,但在固定分賬機制下,庫房收入仍然穩定有保障,去年度外滙基金應付財政儲備款項為275億元(前年為368億元),外滙基金累計盈餘則較前年下跌20億元至6,355億元。早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佈,已指示金管局,將270億元財政儲備投資收益,全數撥入新設立的房屋儲備金。

累計盈餘縮減20億

對於累計盈餘縮減,該局總裁陳德霖解釋,是因財政儲備按過去六年平均移動數計算,故每逢遇上外滙基金投資收入低,因分賬提取固定,故累計盈餘有所縮減,但相反當投資收入增高,優於平均數,累計盈餘亦會「多啲」,由於外滙基金乃長線投資,故拉勻計可以抵銷影響。
外滙基金二○○七年四月起,將過往按投資表現升跌分賬安排,改為固定收費,並根據過去六年投資組合回報的平均移動數,計算每年分賬,配合財政預算案釐訂。
另外,外滙基金自二○○八年起,開始進行多元化投資(或稱另類投資),逐步涉足私募基金及房地產等項目,有關投資佔累計盈餘比例上限為三分一,以去年金額計約為2,200億元。
被問及累計盈餘若持續收縮,會否影響多元化投資空間?陳德霖指,已承擔但未提取的項目,投放金額不會計入多元化投資總額內,目前投資空間充裕,加上一些私募基金投放一段時間後已回籠,反而他擔心能否找到合適的新投資項目。
該局副總裁余偉文補充,在市場找到理想的投資項目並不容易,海外房地產價格已上升不少,再投放新項目要更加審慎,而私募基金的市場競爭亦大,所以反而「驚有冇好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