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後香港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備受關注,其中一個重要的觀察角度就是特首梁振英與首富李嘉誠的佈局與磨擦。梁振英是弱勢的,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其最新評分只有40.6分,民望從沒有超過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等,在立法會更不擁有絕對多數支持票。梁振英又是強勢的,從上任前叫停「雙非嬰」配額,到上任後打壓樓價、打壓市民爭取真普選,連李嘉誠也要謀劃長和系重組,變相遷冊開曼群島,以避梁振英的鋒芒。
沒有民意基礎的強勢施政,正是強權的特徵。近日網絡廣傳題為《強權特首的回歸與李嘉誠的出走》的文章,作者李曉鵬經新浪博客認證為經濟學博士、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研究員。文章的推論邏輯與中共一脈相承,甚至認為:「香港的問題,核心不是自由民主太少,而是自由民主太多,導致政府缺乏權威和執行力。」但惟其小罵大幫忙的性質,令文中對香港政經前景、對梁振英新政經任務的分析,或許正說出中共未便宣之於口的東西。
這篇文章稱:「一個效忠於中央政府的強權特首,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政治安排。梁振英在關鍵時刻以『每天向中央匯報』的方式效忠,最終促成了這一政治決策。」文章更指出梁振英的三大任務:「在一個強權特首的政治安排下,一系列的社會變革恐怕將勢在必行。二十三條立法那是肯定要做的,國情教育也一定會重新啟動,土地與住房制度的改革恐怕也是在所必行。」文章認為,面對梁振英的強權施政,「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依賴於土地形成的大資本財團的利益必然受到巨大的觸動」,因此收拾家當準備走人。
李嘉誠與梁振英的矛盾早在二○一二年三月梁振英與唐英年競選特首時已公開化,而有關梁振英向中共承諾完成四大政治任務的消息,包括政制發展、二十三條立法、推展國民教育及整頓香港電台,也在當時由左派人物北上會晤中共官員後傳出。如今,梁振英任期過半,四大任務的完成進度欠佳,國民教育科在全城反洗腦風暴中撤回,打壓港台等媒體持續進行中但未達滅聲效果,二十三條立法近期有藉炒作引入《國家安全法》而死灰復燃迹象,假普選政改方案面臨被否決命運。
詭異的是,梁振英未能完成四大任務,彰顯其能力差、民望低,但他偏偏獲得中共越來越公開的支持,連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都要公開撐梁,恍若讓人看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召集總理李克強、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匯報工作,嚴令「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人大、政協為黨委、為政府護航在內地是慣常做法,梁振英能獲如此待遇,可見這個「每天向中央匯報」的板蕩忠臣,已享有內地市委書記或市長的待遇。而那些市委書記、市長施政時一言九鼎、視議會及民意如浮雲的風氣,也自然而然地會在梁振英等港府官員身上流露出來,因此令卓能集團主席趙世曾也感嘆「𠵱家啲官大牌咗好多」。
不過,香港的政治體制、法律制度,畢竟沒有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富豪們也沒有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心理準備,梁振英如果想以強權特首回歸的方式去完成舊四大任務或新三大任務,如果繼續循中共的思路出牌,在改革的口號和維護國家安全的幌子下,對香港的政治、經濟、司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必然引致富豪們的警惕,長和系的重組和變相遷冊恐怕只是富豪們出走的開始;必然引致社會的強烈反彈,貌似強勢的梁振英和中共,只會離香港民意越來越遠,管治越來越艱難。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