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退保大騙案(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 阮穎嫻) - 阮穎嫻

全民退保大騙案
(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 阮穎嫻) - 阮穎嫻

除了雨傘運動是世代之爭,全民退保也是世代之爭。很多人以為這只是左或右的問題,但全民退保是一個「先使未來錢」的計劃,那個未來就是下一代的未來。有論者對施政報告失望並繼續站在道德高地爭取全民退保,說甚麼「眾生平等」,殊不知全民退保只是一個經過包裝,打劫下一代的計劃,對上一代公平,就是對下一代殘忍。
戰後嬰兒是幸運的一群,據區家麟所言,他們有幸在全國十二億人都無書讀無機會的時候生活在香港,藉着香港作為中國窗口享有經濟發展的黃金20年,在全盛時期賺了一大筆錢,並在樓價不太瘋狂時置業,享受升幅,可謂「被選中的一代」。到中國人才輩出,大家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下爭崩頭時,自己已蹺起雙手「唔使做」。現在退休了,全民退保不必供一毫子,就從下一代的口袋支取金錢,說是含着銀匙出生的一代也不為過。
下一代成長的年代,經濟已不復80年代每年7.4%增長,大學生畢業人工跟十年前一樣,物價卻翻了幾番,儲首期買樓遙不可及,還要將人工捐獻給上了岸又賺夠的上一代。根據周永新教授的研究,工聯會方案到2030年就「爆煲」,公共專業聯盟方案只能捱到2036年。40歲的人現在開始供,到退休時全民退保已破產。年輕一代更是供了幾十年「得個桔」,但嬰兒潮就已經拿了你的錢去享受退休生活了。他們常說:「老人家建設社會,有貢獻有捱過,所以值得拿全民退休金。」現在的年輕人也有工作有交稅,工餘時關心社會不遺餘力,難道對社會無貢獻?你有貢獻我有貢獻,怎麼得我供?全民退保絕對是上一代榨取下一代的工具。開始游說你時,就哄你現在付出了,將來可受惠,供了幾十年最後「爆煲」,一元也拿不到,那不是龐氏騙案(Ponzi scheme)是甚麼?
有人說遲做好過不做,但現在已過了推行的黃金時間。20年前香港經濟好,大批嬰兒潮還在全盛時期,當年開展全民退保,就能儲下大筆儲備,待他們老年時發放。由於人多,負擔也不大。1970年,每100個工作人口只需負擔6.7個老人;1990年時,是12.5個;到了2030年,是43.6個,即是差不多兩個人要養一個老人。周永新教授說,如果現在不推行就以後也不要討論。其實,香港是除了日本以外全球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地區,全民退保要搞,就30年前搞,現在時機已經錯過,一切已經太遲,「爆煲」已是理所當然,除非這班嬰兒潮每人夾點退休金用來財富再分配,或者香港GDP未來20年每年有8%增長。其實,西方國家70年代搞全民退保,到90年代已知不能持續,紛紛縮減福利,並設立自行供款計劃逼打工仔存錢,要他們逐漸放棄對政府的依賴。有前車可鑑,香港還要將自己推向陷阱嗎?
解決方法是將現在的幾個老年福利整合(綜援、長者生活津貼、生果金),減少在官僚程序上的浪費,將福利按需要遞加,發放給最有需要的30%人,其餘坐享私產的在私人市場買年金保險逆按揭等,用自己方法解決。由於政府援助由納稅人出錢,稅款是累進的,有能者多交稅,比起每人供5%的全民退保更「鋤強扶弱」。有人說稅制不能改革,怕之後負擔更大,制度會崩潰。既然庫房資金充裕,與其用來蓋無用的基建,何不再撥個二千億鎖起來滾存作未來老年福利之用,而要在年輕人身上開刀?
全民退保支持者經常站在道德高地,其實無甚道德可言。40歲以上的支持者,其實是侵吞了最有需要長者的一部份援助,也剝奪了下一代整個未來以供養自己退休。30歲以下的支持者雖「計錯數」,仍有正義光環,四十歲以上的,只是自私,根本無任何道德高地,更不要說為了選票的政客。他們說反對者涼薄,其實支持者更涼薄,而且不只涼薄,更是偽善,因為他們為了奪得每月三千元而瓜分了窮苦老人家本來更豐厚的支援。無視以上問題,叫下一代「袋住先」,推了再算,完全不負責任。到時養老金破產,難道你叫我們這一代到老時學你們再爭取一個「全宇宙退休保障」,叫再下一代埋單?
支持全民退保者說政府有責任確保「所有人」有安穩的退休生活,但「所有人」並不包括需要供款的下一代。全民退保根本是壓榨下一代的詭計而已,種金還可立刻知道被騙,全民退保就「呃足幾十年」,過橋即抽板,長供幾十年最後一無所有,苦的是現在的年輕人。

阮穎嫻
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